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宝山招商 >> 宝山要闻 >> 正文内容

产业互联网:上海新机遇

时间:2014-12-15 10:47:03 来源:上海宝山

  缺乏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主导网络业态的企业一直是上海的“痛”,但新产业浪潮的兴起或许能给上海提供一个弥补的机会。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新民给出的方向是:花大力气发展产业互联网。

  近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沪举行,随着各路顶尖专家的观点分享,一个更加巨大的市场机遇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上海面前。

  “眼球经济”让位“价值创造”

  在高新民看来,经过20年飞速发展,“消费互联网”的增长已逐渐放缓,下一个20年,全球将迎来“产业互联网”时代。

  这个时代将迎来三大变化。首先,互联网在三个维度上显示出“泛在化”趋势--空间上越来越无所不在,时间上将永远在线,连接主体上则是连接一切。其次,互联网的影响力将逐渐从虚拟空间转向实体经济,在“泛在化”的基础上,虚拟与物理一体化的世界正在形成、融合。第三,基于前两个特点,现在互联网的服务对象正在由消费转向生产制造。如果说“消费型互联网”是眼球经济、流量经济,那么,产业互联网将体现出更强的价值创造特征。

  高新民认为,未来最值得关注的力量既包括为传统“中国制造”转型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更应该将转型后的传统企业考虑在内。事实上,在当下中国的经济构成中,传统企业虽然不如BAT善于吸引眼球,但其体量相当巨大。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副院长成政泯表示,在中国经济中,2013年互联网相关支出占GDP的比例达4.4%,比美国高0.1个百分点。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仅落后于英国的6.7%、韩国的5.9%和日本的5.6%。但是,中国互联网的成就主要是消费者驱动的。例如,中国网络零售额去年达2950亿美元,比美国还多250亿美元;但中国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只有20%出头,是美国的1/4,云服务在中国的渗透率为21%,美国则为60%左右。

  产业互联网潜力达10万亿元

  目前在全球流行的一些理念,包括工业4.0、第三次工业革命等,都是各国基于自身现实,从不同角度对“产业互联网”作出的描述。不久前,工信部向国家提交报告,介绍制造业领域的信息化革命。报告牵头编写者、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昨天表示,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国家产业竞争的主阵地,不仅牵涉经济,更将深刻地影响社会,是要用50年乃至更长的历史视角来看待的战略问题。

  在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麦肯锡已观察到中国的变化。据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如果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那么到2025年,互联网经济只会为中国GDP的增长贡献4万亿元;而如果政府和企业积极推动产业互联网,那么这一数字将达14万亿元,同时,还将创造出1100万到4600万个新就业机会,完全可以弥补因为生产效率提高而消失的1000万到3100万个工作岗位。

  工信部在提交给国家的报告中提出,新的产业革命涉及到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等的革命,将带动设计-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体系的全方位变革,而其标志,就是互联网的连接对象,从“人与人”变为“人与物”、“物与物”。

  高新民也参与了这份报告的编制,他告诉记者,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上海完全有机会借助在传统产业领域的优势,培育出新一代BAT级别的企业。在国内,也许很难找出第二个城市能像上海这样,既拥有完整的产业门类,又具有强大的创新实力。

  高新民说:“互联网发展不能以改变生活为唯一诉求,而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和运行模式。这是上海的机会,也是全球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