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长宁招商 >> 长宁要闻 >> 正文内容

长宁区深化大调解体系建设

时间:2012-07-16 14:58:49 来源:

协会每年定期举办,以调解员、实训学生、志愿者等为对象,建立包括初任培训、提高培训和拓展培训三个层次的业务培训体系。通过初任培训机制,建立调解员准入制度、星级调解员评定机制,不断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拓展、延伸实现培训功能的多层次、全覆盖,并逐步向区域和更大的范围辐射。
  实训:借助长宁调解的优秀品牌和资源,引入企业中就业前培训机制,为新进调解员和大学生提供实训。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理论型实训”方式为调解新人提供基础的理论知识;二是借助资深调解员、法官、律师、华政教授各方力量,实地开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场所,为在校学生、调解员和志愿者提供资深调解员带教、半工半读、设置专家调解工作室等,为调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孵化:充分发挥区人民调解协会枢纽式社会组织的作用,借助园区优惠条件,扶植、培育、孵化一批专业类社会调解组织,同时不断推动各专业调解平台功能优化提升。区级社会组织孵化所需费用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社会矛盾调解服务”项目扶持方式予以保障,以提供办公场所、孵化资金等为主要扶植方式,吸引有志从事调解工作的社会力量、大学生进入孵化基地,在孵化过程中注重制度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发现、培育、管理、退出等制度,有效规范孵化工作。
  枢纽:利用长宁大调解信息化系统中调解专家库、人力资源库、资源调配等功能,勾连全区调解网络、工作平台和专业化调解类组织,集聚区域内各方调解力量,构建“分工合作、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实现指挥、调配、协同枢纽功能。
  展示:根据调解服务中心五大功能设置,分接待引导展示区、调解服务区、综合枢纽区三块区域对中心进行规划和布局。接待引导展示区主要体现服务当事人、宣传长宁大调解历程和特色;调解服务区主要体现法律援助和调解窗口接待、调解类社会组织孵化;综合枢纽区主要体现服务基层调解组织、多元调解力量勾连。通过展示和法律宣传,大力宣传长宁大调解的功能和内涵,大力宣传长宁大调解社会化建设的成果,并努力融入长宁整体社会化建设之中,使之成为便民为民服务的窗口。
  三、长宁大调解模式的特色和特点(一)特色一是率先探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2003年,长宁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区法院派驻设立涉诉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窗口”,迈出了我国涉诉纠纷委托人民调解的第一步,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目前,诉调对接中心的受案量约占法院民庭受案量的七成,调解成功率达96%,在方便群众的同时分流了案件,减轻了法院办案压力,也节省了宝贵的司法资源,达到了案结事了的效果。
  二是率先开展人民调解组织的机制创新。2003年创立了以个人姓名命名的“人民调解李琴工作室”,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人民调解机构,这一模式将政府职能与社区自治结合起来。2004年建立人民调解信访代理工作室,实行“合二为一”的新机制,在拓宽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解决初信初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李琴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人民调解战线的一面旗帜。
  三是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发挥律师在调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街道、居委会与律师事务所、律师双结对的全覆盖,以第三方身份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和突发事件善后维稳工作。发动有法律背景的在职党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调解工作,对调解社会矛盾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进行孵化,培育了张劼先行民商调解工作室等民非组织。
  (二)特点区域化格局:聚集区域内法律服务资源,通过“区校合作”形式发挥华东政法大学专业优势,建立东虹桥法律服务园,并在园区创建长宁调解服务中心,依托区内调解组织三级网络、调解信息化系统以及各专业调解平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