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榜样浦东]“小政府大社会”建设路线图

时间:2010-04-19 10:56:16 来源:东方早报

    以人为本 构建“政社合作伙伴”新模式

    胡锦涛在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一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他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至此,社会建设成为新时期中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成为各地方政府较长时期关注和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经济与社会内在依存性的增强,说到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对于这种复杂规律的探索与运用,也正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价值所在。

    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以国际视野和借鉴,在长期的实践中,创新性地形成了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核心、以“政社互动”为推手、以精细化管理为特色的“浦东模式”。

    路径一:

    建设“小政府”:以行政审批为突破口,“分离”和“缩减”让渡部分职能

    浦东的“小政府”,不仅具有机构精简、人员编制精干的外在表现,还具有政府职能内容和范围有限的本质特征。新区政府通过“分离”和“缩减”两种作用力,有效地剥离了应由其他主体承担的部分职能,在给自身减负的同时,使相应职能找到适合担负的主体,同时提高了自身对关键性职能的运行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在改革过程中,浦东在政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倒逼效应”下,因时而动,顺势而变,改变了已有管制型、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社会和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政府职能,逐步成为有限、公开、透明、诚信、权责一致的服务政府。新区政府在政府职能改革中,突出浦东地方政府职责需要,让渡部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推动电子政务的支撑作用,创新绩效评估方式,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

    行政审批作为政府与社会、经济主体直接互动的领域,成为浦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浦东新区以国家和上海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先后推行了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等经济园区作为改革的重点和先导,进行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行政审批方式,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事后监管,加强行政监察,完善服务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路径二:

    培育“大社会”:搭建政社互动平台

    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大社会,政府分解出去的职能社会承担不了,就会留下社会管理的空白地带,这样,小政府就会重新膨胀起来。因此,浦东在组建“小政府”模式的同时,新区还致力于培育与“小政府”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大社会”,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发达的社会中介组织,以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新区通过推动独具特色的“政社合作互动”模式,形成了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有效补充。

    浦东新区政府通过建立市民中心、网络平台等方式,积极搭建各层次的政府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平台,促进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的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协调力量的互动。

    同时,由于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服务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专业性和可选择等优势,浦东新区政府以政社合作平台为依托,率先探索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