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厂房招商 | 商业地产商铺投资总部基地 | 投资问答 | 创业论坛 | 财经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专题 -- 上海成为中国总部经济之都 -- 正文内容


连载: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必然性(8)

 

第五章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意义

第一节 总部经济产生的六种效应

1 、税收贡献效应

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税收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税收贡献效应。无论采取那种组织方式,总部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总部所在地方上缴所得税,如果企业采取“总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分厂”组织形式,整个企业的增殖税、所得税、营业税,以及城建税、教育附加等都在企业注册地,即总部所在地上缴。二是公司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效应。在总部工作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如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北京地方税收的第二大税种,2002年占地方税收总额的1/5强。
2 、产业乘数效应

制造业总部所在的区域,知识型服务业往往都比较发达,形成为制造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 :

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实证研究标明,一个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向一个区域迁移,都会带动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与其有紧密业务关联的知识型服务公司随之迁移。与此同时,总部经济所带动的商务写字楼、房地产等城市投资对中心城市的增长贡献也是很大的。通过制造业总部这种“乘数效应”可以扩大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3 、消费带动效应

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消费带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以及保障商务活动和研发活动所必须的各种配套消费。企业总部云集,必然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研发活动,必然带动实验设备、仪器仪表以及各种实验材料的消费;企业的商务活动,必然带动办公设备、通讯设施、交通设备等的消费和酒店餐饮娱乐业的发展。二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旅游、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劳动就业效应

总部经济的发展本身会充分利用当地的智力人才优势,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5 、发展推动效应

在“总部经济”中,总部集中的区域具有区位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该区域流动,在价值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地位,获取更高的利润回报,不但能够补偿其较高的费用成本,而且能够提升本区域的产业水平,扩大本地区经济总量,提高地区税收与区域经济竞争能力。这种集结算中心、营运中心、展示中心和研发中心为一体、体现“头脑在基地、生产在外地、市场在全球”的区域性总部特点,因而能否改善城市环境,吸引大量企业进驻,就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

6 、社会资本增值效应

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能够提升这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地产升值。同时,总部经济加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再造,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加快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步伐。

这里有两组数据可以说明:一是劳动生产率,上海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去年已经达到63893 元/人,人均产出比2001 年整整多出4156元,这个劳动生产率和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二是税收占 GDP 的比重,2002 年,上海地方财政中税收占 GDP的比重为12%,比2001 年又多了2个百分点,税收的节节攀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效益的蒸蒸日上。

第二节 总部经济吸引企业总部迁移上海

上海正日益成为海外资本进入大陆的首选地,尤其随着上海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使上海都市圈成为大陆联动效应最为显著、发展腹地最为广大的经济区。尤其是一系列国际高层活动的举办和世界知名人士接连亮相,强化了上海国际形象,为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辐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港台民营制造业很大程度肇始于江浙,这份“情结”有利于海外资本在该区域的生根发展。长三角地区具有为吸引海外资本创造的优良环境,以及该地区比较健全的法制、制度和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等因素。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上海已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上海在人才、市场和资金的优势日益显现,而且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上海还将是中国金融企业走向全球金融舞台的平台。自2001年以来,共有数十家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变更注册地、或以大规模迁移核心业务部门的方式,在上海“安营扎寨”。

第三节 国外企业区域总部迁入上海

上海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日益成熟的基础设施成了外埠大企业进入内地的首选。上海是中国最开放、最发达的城市,上海能够吸引到一流的人才,能够辐射全国直至世界。跨国公司将上海视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企业“迁都”上海现象达到了高潮,“汽巴精化”、“亚东”、“东方海外”、“联合利华”、“通用电气”、“英飞凌”、“罗氏”、“迪爱生”等跨国公司接二连三地将其总部或地区总部迁至上海,使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具有地区总部特征的投资性公司的数量超过了100家,地区总部达40多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90多家,使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数目已超过设在国内的所有跨国总部数量的1/3,居全国之首。仅在浦东,就有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45家入驻,其中有30多户跨国投资性公司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第四节 国内企业总部迁入上海

跨国企业争相进入上海的同时,内资企业则在这里找到了走向国际市场的跳板,内资企业也纷纷抢滩上海。“希望集团”总部由成都迁到上海后,到目前为止,在沪的外省市大企业总部已超过了100家。前不久,有193家各地在沪大企业通过了上海市大企业的资质认定。在这些注册资金大于亿元、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的各地在沪旗舰企业身后,还有一支阵型更为庞大的“十万大军”。截至2002年底,各地在沪独资、控股、参股企业总数近10万,投资总额达到了320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外省市企业来沪开设全资和控股公司的就达397户,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就有21户。

浙江官方首次披露颇受关注的浙江民企外迁情况。该省工商局日前公布了《从浙企外迁看我省个私民营企业生态环境》专题调查报告,目前浙江共有3058家民营企业外迁,其中整体外迁488家,总部迁移2488家,外迁企业在省外创造的总产值达453.5亿元,占浙江个私经济总产值的6.1%。

调查显示,2000年以后浙企外迁呈上升趋势。随着吉利集团、海正医药、星星集团、仙琚制药等大型企业集团先后将研发总部迁至外地,当地一批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也开始表达出强烈的意愿:将研发机构搬到上海去。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长三角核心圈的15城市越来越凸现出经济发展的优势,而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温州、台州则因处在长三角外围而显现出一定的地缘劣势,温州的正泰集团、台州的星星集团等大型企业陆续将研发总部迁移至上海,这是企业对地缘劣势的主动突破。

去年,台州市60多家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集体谋划落户上海,并在上海建立研发总部。抽样调查发现,最近两三年迁入上海的企业占60%以上。另据浙江永康市官方统计,1999年该市共有58家企业外迁外投,到2002年底增至600余家,增速连年翻番。浙江均瑶集团从温州落户上海后,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乳品业方面,均瑶在上海设立了8家企业;在航空方面,除原有业务外,还参与了投资武汉航空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投资地方航空公司的民营企业。而与了解,最近杭州的浙江华立集团正在落实江总部迁移上海事宜。另外在深圳本土发展起来的两大高科技企业——中兴和华为也拟把总部迁往上海。

第五节 国内及江浙企业外迁首选上海

为此进行的1650份有效企业问卷中,针对最理想的创业省市的选项,选择上海的有871家,占52.8%,除了前面对于上海城市竞争力、城市经济地位、世界六大经济圈之一等有利因素外,上海对于浙江企业的吸引力还表现在:

(1)外企总部集中上海

目前上海有外资企业两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80%以上已进驻上海,这对急于“走出去”的浙江民企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德力西集团研发中心进沪两年,已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家外资企业开展合作,这在原所在地浙江乐清是做不到的。

(2)浙江的土地成本明显偏高

从1999年开始,杭州、宁波等地房地产市场一直领涨全国,地价昂贵造成大量浙企外迁。回收的1650份抽样调查显示,有668家浙企认为用地价格过高,占调查总数的40.5%。如温州市工业园区的工业用地价格已达40万元/亩,市区商业用地则拍出了1120万元/亩的高价。

综上,深刻剖析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还要着眼于上海的商务成本状况。

结 论

通过以上论证可以看出:根据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从上海在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地位还是本身具有的诸多优势而言(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这种优势还将继续得到强化),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上海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以及中国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大中心的地位,总部经济在上海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并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中国经济在亚太区域的核心地位以及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龚佑华)


     行业热点跟踪
深度观察:工业地产的产业化进程(趋势篇)
总部经济将推动中国新一轮城市经济发展
工业地产投资前景看好 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
工业地产PK商业地产 谁主沉浮?
商业地产新视角:轨道交通与轨道商业
双钳惩治 国土部整治土地市场执法密度空前
五大行进军中国地产 各显神通 鹿死谁手?
工业地产 路在何方?
关注2007中国工业地产
头脑风暴论坛:股市热缘何投资办公地产?
总部经济与总部基地
上海重回中国经济舞台中央
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上海科技发展新战略
十年之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新布局:沪皖合作 产业大对接
     热门专题排行
2007中国股市 疯狂中高歌猛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
阿里巴巴启动上市
不同看法:世界七大奇迹新七大奇迹
大揭秘:卫生部撤销全国牙防组
关注民生:聚焦上海猪肉涨价
关注新《劳动合同法》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
会展行业入门:会展行业精英录
会展行业入门:著名会展场馆一览
聚焦2008北京奥运会
垄断与反垄断法:各方利益的博弈
摩托罗拉手机电池爆炸致人死亡事故
娃哈哈遭遇达能强行并购 民族品牌之存亡?
圆圆的月亮在地上:袁岳与《头脑风暴》
中国保健品行业面临整顿
自助游自驾游结伴自助游:都市生活新概念
欧洲自助游:萨尔茨堡自助游
自助游系列:九寨沟自助游全攻略
自助游系列:上海著名景点 上海自助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