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普陀招商 >> 普陀要闻 >> 正文内容

中心城区产业转型的普陀样本

时间:2015-12-23 11:08:05 来源: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要腾出“宜居宜创宜业”新空间谈何容易。有人笑言,“这会是一场大手术。”“十二五”期间,普陀区频频做这样的“大手术”: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81万平方米;关闭曹杨路果品市场、曹安农产品市场、真如农贸市场、三官堂禽蛋批发市场等21个市场……

  违建、棚户固然是城区百年发展中积郁下来的沉疴痼疾,这样的“手术”并不稀奇,但敢于对曾经在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传统市场“开刀”,需要的则不仅是勇气,还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与智慧。

  过去五年,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坚持“调整关闭、支持引进、提升完善”的“三个一批”措施并举,逐步实现低端市场向城市更新功能承载区转型、传统生产要素市场向规模化多功能平台转型、菜市场建设向标准化、信息化、可追溯化转型、传统大卖场向线上线下互融互通转型、传统社区菜场向智能化微菜场转型等“五大转型”,为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置换出新空间,并构建起一批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市场体系,这就是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普陀样本”。

  对低端初级市场:调整关闭

  历史上的普陀曾是一个传统工业大区,其纺织、医药、化工等产业布局星罗棋布,工业产品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区凭借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逐步成为以商品批发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市场大区,共有大大小小各类市场102个。其蔬菜、水产、大宗商品交易等在全市占有半数以上市场份额,全区市场交易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工业生产销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在全市居于前列。

  “十二五”以来,普陀区针对“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等问题,开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的现代商贸之路。而曾经辉煌的传统市场,因其布局不合理、经营户数多、交易低端、环境脏乱,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及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格格不入。

  对这些已经不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域发展的低端初级市场,普陀区的做法是“调整关闭一批”:“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平稳关闭21个市场,腾出约400亩土地资源。

  2013年,平稳关闭曹安农产品市场、真如农贸市场、三官堂禽蛋批发市场、大渡河路建材市场、江桥批发市场光新分场、宜川摩配市场、麒龙酒店用品市场、服适佳综合市场、物贸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转为非市场)等9个市场。2014年,平稳关闭华环货物运输市场、华环配载市场、武威生鲜市场、云岭农贸市场、金沙农贸市场、隆德农贸市场等6个市场。2015年至今,平稳关闭曹杨路果品市场、南何市场等6个市场,全区市场总数已减少至81个。

  区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说,按照计划,2013年至2017年普陀调整(关闭)27家,占全区市场总数的26.5%,2018年至2022年再调整(包括关闭)13家,占12.5%,总共调整(关闭)40家。同时,普陀区严格市场准入,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布局更趋合理、产业更趋高端、功能更趋专业、管理更趋科学、环境更趋整洁。

  对生产资料市场:支持引进

  不见一辆车、一艘船,位于桃浦地区的“上海陆上货运电子交易中心平台”,第三方增值服务每年营收增幅50%;没有高污染、没有实物交易,能级提升的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和白银市场交易平台,已吸引一批大企业入场开展交易,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报价权威系统正逐步在此形成……

  昔日普陀以粗放式商贸为特色,大市场、大流通、大商圈集聚。但由于受到空间限制,传统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经济产出已非常有限。如何让这些传统生产要素市场,在不占用更多土地资源的情况下,重新绽放活力?普陀的办法是“支持引进一批”。

  “十二五”开局之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