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南汇招商 >> 南汇要闻 >> 正文内容

调整规划用商业力量振兴临港

时间:2012-04-17 09:49:43 来源:

多此一举的交通流量。装备工业园区离城市非常远,成了独立组团。为什么离得这么远呢?是因为工业园区有很高的污染,还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分离?具体操作时,产城分离,城没有产,产没有城。
  而世界上海港城市都有发展规律的,古今中外都是以港兴市。商船来来往往,是有很大的商机的,但是现在都没有利用,临港新城规划对商业都没有考虑到。通过海运、货物中转,形成有利于货物流通、加工的区位,这就是以港兴市。当然到了集装箱时代,以港兴市的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集装箱是门对门的服务,但还是可以根据物流引导商机。商业是最能吸引人气的。
  改变规划,重视商业的力量
  按照上海产业转型的标准,肯定要往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上面靠,但是这两个行业不足以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口,所以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还是需要的。我觉得两者关系需要慎重地把握好。
  而现在很多功能难以区分高档与否,比如商业低档吗?义乌或者绍兴的柯桥不好吗?义乌是真正的全球化,什么人都有。这样就能迅速集聚人气。
  但是,上海复制这个模式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它是最老的工业化城市,1950年代以后又片面发展制造业,商业的精神似乎比较薄弱了。上海的商贸业也有,但是和义乌绍兴差距太大。我最近去过桐乡,那里和海宁类似,皮革市场价钱式样都好得不得了。这在上海是没有的。绍兴的轻纺市场,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市场定义,也在向两头努力,一边是做设计,把国际有名的设计师请来开工作室;另一边设法从对内贸易转向做外贸。所以上海对商业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计划经济时间可能太长了。要么一窝蜂地引进奢侈品,但实际效果很难说。
  临港商业不行,和国际航运中心没发展起来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要建立自由贸易区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零售都跟着人在走。现在人气形不成,商业自然而然形不成。所以,要考虑积聚人气,我觉得不一定要搞自由贸易区的概念。自由贸易区会受很多的限制。除非再加新功能,将外高桥的功能添加进去,就是自由贸易区除了产品的储存以外还有加工之类的业务,那是另当别论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自由贸易区规模不会很大的。因为需要隔离,外高桥的就业人口在十几万的水平,所以还是存在限制。因此,还是开放状态比较好,而不是简单地要政策。上海发展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政策。已经形成习惯思路,可能未来要政策会变得越来越难。所以,一直靠政策推动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然像义乌发展到今天也需要一些政策:县级市原先是不设立海关之类的机构,为了配合它的发展,需要一个省直管的地位,但是它要的政策地位和上海完全是两个等量级的。
  而尽管在管理上把主城区划出去,产业区还是非常大。规划需要调整,要在当地做产城融合,不能完全是搞工厂。同时目前工业用地的出让比较浪费。当然,这和管委会急于招商有关,也是客观因素。国外土地出让计划都做得很精细,这种情况下企业也会做成本核算,就很难出现企业自己搞宿舍的情况,这完全应该通过社会化的方法来解决。同时,临港新城要考虑布置一些一类工业,改变一下用地性质就可以了。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