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闵行招商 >> 闵行要闻 >> 正文内容

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

时间:2012-07-17 12:46:32 来源:

  20年前,绿地为了帮助政府解决困难而成立,主要专注于绿化建设。
  20年后,经历了市场大潮的洗礼,绿地集团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从参与上海等地保障房民生项目建设,到投身抗震救灾、援疆等慈善行动,绿地始终践行着成立时的初衷。
  绿地董事长张玉良颇有感触地说,过去20年,一旦政府与百姓有要求,无论困难多大,绿地集团都会迎难而上,并寻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把事情做好。无论多少年,绿地“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的宗旨与策略不变。
  保障房建设:社会与企业谋共赢2009年,上海推进首批6大保障房居住社区建设。对房地产商而言,做保障房是一个不赚钱的项目,与商品房的利润更不能同日而语。所以,即便有了政府的要求,很多企业仍然以托字至上,象征性地参与其中。有的工程开挖了地基,却迟迟没有开工建房,而是选择等待政策风向的改变。绿地集团却迅速转型投了大量的资源到保障房项目上,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社会、政府与企业共赢的商业空间。
  按照“大集团对口大基地”的思路,绿地集团“对口”江桥基地建设项目。在建设江桥基地一期的1763套大型住宅之初,张玉良就向社会承诺要实现“保障房的名义、商品房的质量”。
  设计师们借鉴了国内外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宜居和谐”的理念来打造江桥基地,在规划与设计中有着不少创新与突破。整个社区按“大社区、小组团”设计,即每5至8栋住宅组成一个组团,组团内设置一个广场作为居民共同活动的场所,以及一个共享大厅供居民会客、休息;每3个组团又形成一个街坊,配置相关的设施。社区的道路采用“仿生蛛网结构”,其特点一是细线密集,四通八达;二是既向心又发散,内外路径最短,能大大提高出行效率。居民从小区任意角落出发,步行500至800米,都能抵达市政道路、公交换乘点。
  江桥基地属于保障房,在规划上除了强调舒适性,还要控制成本。经过精确的设计,共享大厅对于得房率的影响不到千分之二,等于花小钱却大大提升了社区的尊严感、认同感与安全感;景观绿化没有采用养护成本高昂的大面积草皮,而是根据居民晨跑、散步路线,布置景观资源,使人们最大程度亲近自然。
  除了建房本身之外,如何建设配套设施,也是项目是否受欢迎的关键。新建的住宅头几年商业配套设施往往都跟不上,江桥基地又没有地理优势,即便招商也没人肯来。招商不成,绿地集团就先自己运营商店,等社区逐渐成熟了,再把商业责任移交给外部。江桥基地第一期交付时,这里已经有了10家社区商业设施,涵盖了便利店、超市、药房、母婴、家电维修等各个生活必需的业态。
  看过了绿地江桥基地的高品质保障房,闸北、长宁、静安、普陀各区的居民都纷纷签订了房源。绿地集团的签约率一下达到了97%,远高于当时业内平均70%的签约率。
  绿地江桥基地起到了示范效应。 “绿地建造的保障房品质高”,不仅在上海竖起了口碑,让外省市兄弟也慕名找上门。 2009年,西安政府主动找到绿地,希望他们能接下陕西当年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西安的后村改造。
  西安后村外来人口的聚居地,有着3万多人住在里面,被当地称作“贫民窟”。绿地集团副总裁、西北事业部总经理陈军说,这个项目商业利润空间很小、动迁难度大,当时没有房地产商愿意接手。但绿地决定接下,因为“绿地强调让城市增值。如果运营得当,会成为一个好的样板。 ”
  项目开工后,动迁户的各种声音传来,透露出的更多是抵制的情绪与对政府的质疑。绿地集团对各种杂音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关节点,一一落实。当时,动迁户的担心集中在速度与质量上:担心拆迁安置房建得慢、建得粗,而且一旦搬到临时住所,可能往往要等好几年才能拿到房屋,而房屋质量也难以保证。
  保证速度和质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