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闵行招商 >> 闵行要闻 >> 正文内容

闵行区政府每年将投千万元扶持社会组织

时间:2008-02-25 10:55:17 来源:中国上海

本市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已从1999年的2636家,发展到目前的7803家,平均每年增加约900家。这些社会组织在市场、社会、政府之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角色。特别是在推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的新形式,已经显现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社会管理质量的优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同时指出,要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上海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正是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当前社会组织仍然处于成长期,生长发育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关注社会组织”系列报道,和读者共同剖析社会组织成长中的喜与忧,探寻社会组织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

闵行江川地区年前开通的1、2、3、4共四条公交线路,大大缓解了江川社区居民的出行难问题。不过,很多乘客都不知道,这4条线路开通的背后,除了有政府支持、企业配合之外,区内的一个社会组织——闵行区乘客管理协会,也作出了特殊贡献,其功不可没。

乘客管理协会力促4条公交线开通

七年前入住江川路街道的刘阿姨告诉记者,刚搬来时,附近的轻轨站还在打桩,区域内也没有便捷的公交线路,从家到人民广场要换好几辆车,花费近两小时,“现在连着开通了4条公交线路,不仅能短线接驳五号线轻轨站,还能到虹梅路休闲商务区、紫竹园区和各所院校等等,方便得不得了”。

不过,便捷的公交来之不易:公交公司因为担心线路开出以后客流跟不上,迟迟下不了决心;政府部门虽然着急,但却很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做相关调研。

“企业不愿做、政府不能做的事情,就是社会组织的空间。”闵行区乘客管理协会秘书长陈海涛告诉记者,协会会员有的本身是普通乘客,有的是公交行业的从业者,不但可以代表区域内广大乘客的利益,也清楚公交行业的苦衷;从去年年初开始,他们花了近一年时间,串家串户收集区域内众多居民的意见,在街头蹲点观测往来车辆和行人等交通信息,最终在摸清区域内乘客流量和居民出行习惯的基础上,起草了一份调查报告,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交企业最终确定线路、站点、车辆班次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最终令4条公交线路顺利开通。

目前,江川1、2路车把许多居民小区串联了起来,大大方便了居民日常出行,3路车主要考虑的是紫竹科学园区和附近几所大学的职工、学生的出行,而4路车则填补了剑川路地区原先没有地面公交的空白。这些线路开通以来,不但获得了群众口碑,而且保持着稳定的客流,实现了多方得益。

政府与社会组织形成良性互动

闵行区乘客管理协会在推进区域公交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但得到了居民的赞赏,也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去年起,闵行区建管局不但邀请他们参与了区域内的公交行风测评,而且还为他们设立了专项调研课题并申请了相关经费。

政府购买服务的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协会成员们的积极性:最近半年来,20多名会员在54条公交线路上对600多辆公交车进行了测评。现在,哪班车报站不积极,哪班车只收钱不给票,哪班车车容车况差……都在协会的掌握之中,为地区公交行业改善行风提供了扎实的第一手资料。

记者从区社会组织管理科获悉,闵行全区目前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117家,近年来,一些先期受到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鼓励的社会组织,大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政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区政府每年投入千万元扶持社会组织

从今年开始,政府购买服务扶持社会组织的探索将在全区推开。记者了解到,闵行区政府将每年投入一千万元左右经费,对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及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的社团,按费随事转的原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扶持。

闵行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会组织大多公益性较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费紧张、专业工作人员缺乏的问题;还有一部分社团原本挂靠在党政机关下面,自主办会意识不强,民主意识淡化,依赖政府机关的情绪浓厚。种种因素,都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组织及社团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来,闵行区决定在推行社会组织与党政机关分离改革的同时,在区政府层面全面推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这意味着,今后社会组织所开展的课题调研、行风监督等工作,只要对政府决策、发展经济、服务民生有帮助,其服务和成果都将由政府出资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