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产业要闻 >> 正文内容

“伪4K”难诠释4K效果 4K距离我们有多远?

时间:2014-07-04 09:50:53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步入2014,忽然间你会发现,有太多的事情都与4K有染。价格愈加亲民的4K电视、国内首部4K电影《归来》、即将通过4K录制的世界杯决赛及相关纪录片,都在不间断地提醒着我们与4K之间的距离。作为现阶段市场的宠儿,4K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绚丽的愿景,然而在现实中,4K却并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超高清电视的相关功能也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那么,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4K和我们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伪4K”难以诠释4K效果

  4K电视的标准就是面板分辨率达到了3840×2160的水平,其概念最早由日本放映协会提出,直到2012年的8月23日,国际电联才公布了第一个超高清电视的国际化标准,标准对分辨率、色域、编码、帧率等各项指标进行了规范。有专家称,标准中色域这一项,国际电联的要求非常的严格,现在几乎所有的电视都达不到。

  4K电视发展初期,各大电视厂商发布的4K电视尺寸都在80英寸以上,在物理分辨率的要求下,4K电视面板的有效色素点高达2.49亿个,且做工复杂,价格昂贵,十分不利于传播与普及。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硬件厂商们开始探索将4K带向小屏的方法,但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如果面板做很小的话,它的有效色素点也会很小,透光率就会非常低,以至于画质变得很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星电子和LG Display开发出了RGBW面板,其中,三星电子的RGBW面板称为Green UHD,而LG Display的面板则作G+ UHD,与传统面板仅包含RGB三种像素不同,RGBW面板增加了白色像素,试图通过子像素的增加,达到提升分辨率的效果。但问题是RGBW面板的有效色素点却降到了1.66亿个,在使用同样的背光模组下,它的亮度固然可以提升60%,成本也节省了很多,而在图像效果上,却无法与RGB 4K面板相比。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伪4K”一说。

  NPD DisplaySearch液晶电视分析总监杨静萍认为,电视品牌厂商对RGBW 4K面板的回馈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厂商和海外厂商的发展战略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电视品牌厂商的目标是在国内市场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售4K电视,而海外品牌厂商则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画面质量。所以,有一些电视品牌厂商认为RGBW的子像素不等同于真正的4K,播放真正的4K内容时,画面质量也与3480×RGB×2160像素的面板存在差距。

  片源不足是4K的硬伤

  既然4K的前景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厂商们也在技术上做了相当的努力,那么,在片源这一关键环节上,到底是怎样的一番状况呢?关于这个问题,袁斌表示:“4K的内容制作流程其实跟1080P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投入的费用上,确是天壤之别。单看4K拍摄器材的价格就足以令人震惊,像当下最主流的4K拍摄机器索尼F55,其市场售价高达225000元。4K还意味着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它的标准去走。只是原片的变焦就要10次以上,2个小时的影片,从胶片转变成数码的成本就要几百万元。”

  也正是因为价格的原因,全球的各大影视巨头似乎都不敢与4K直接叫板,只有涉足拍摄器材行业的索尼算是比较积极的,但其产量也同样少得可怜。没有现成的4K片源,许多电视厂商只好自己担负起拍摄的任务,乐视便是其中之一。但其中投入之巨大,可想而知。在今年4月发布Le4K的当天,乐视CEO贾跃亭说要在未来一年里,投入两个亿用于4K内容的制作,另外还有1个亿用于4K电视剧的采购。即便这样,这个投入或许仍会持续很久,因为当初1080P在中国的普及,也用了差不多八年的时间。

  乐视自称在4K内容的数量上,它们是目前国内最多的。但在乐视TV·超级电视的4K专区中,也不过只有几十部作品。而当记者问起4K时代什么时候能真正到来时,乐视首席运营官刘弘表示,该时间无法预估。

  在北京的红星太平洋电影城,国内首部4K电影《归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