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奉贤招商 >> 奉贤要闻 >> 正文内容

“一三联动”都市农业转型

时间:2012-04-05 09:48:14 来源:

  上海郊区农业正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一三联动”的都市农业加快转型,深刻地改变着上海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形态。据市农委统计,截至2011年底,沪郊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211个,其中年接待规模万人以上的90个;接待游客1640万人次;涉农旅游总收入10.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5.4亿元;解决就业37258人,其中农民就业24170人。
  2011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4元,比上年增长13.8%,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而增幅创了10年来的新高。
  李赢春这两天忙得很,因为一年一度的“菜花节”又来了。这位奉贤区庄行镇潘垫村的农民,加入了上海郊区第一家“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员们在各自村里开设了“农家风情接待点”,也就是俗称的“农家乐”。有人说“李赢春”这名字起得好:每年春季,当金灿灿的油菜花怒放,“菜花节”引来众多游客,他和社员们都能小“赢”一笔。
  不搞农业旅游是浪费资源
  庄行镇目前有20多家“农家乐”,每年的旺季就在“菜花节”期间,虽然不到1个月,平均营业收入却可达到5万元左右,最高的超过10万元,而由此带来的收益,从前务农一整年也赚不到。所以,一开始是政府拼命动员搞“农家乐”,现在农民都主动抢着做。
  今年,奉贤区的“菜花节”已办到第五届,这个自创的节日已经成了上海郊区农业旅游的一个品牌,让许多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去年,10多天里,40多万市民到奉贤踏青赏花,主会场周边区域的旅游创收就达到400万元,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借助“菜花节”等聚拢人气,奉贤区全年接待游客255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1.78亿元,加上受此带动的间接创收,总收入高达6.5亿元,还解决农民就业16176人。
  上海市郊的广阔田野,如今不仅承载着传统的农业功能,更在积极“嫁接”第三产业。各区县都注重发展农业旅游,“以节兴旅、以节促农”,各种名目的特色节庆活动全年共有20多个,“桃花节”、“葡萄节”、“蟠桃节”、“菜花节”、“草莓节”、“茭白节”等,全面带动了吃、住、游、娱、购,农民收益不断提高。
  远郊金山是上海主要的农业大区,今年首次推出“田野百花节”。主持筹办这个节庆活动的区农委主任张亚军说,金山有油菜花2.5万亩,桃树1.5万亩,梨树3000亩,紫云英、苕子等绿肥4万亩,每年4月百花争艳春意盎然“不搞农业旅游,实在是浪费资源,因为这些农作物总要开花。我们发展都市农业,就是要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把一产跟三产衔接,挖掘出最大效益。”
  游客带热了农产品销售
  农业旅游的一大效应,是带热了农产品销售。不少农业旅游点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趁着人群汇聚开设特色农产品销售点。奉贤庄行的蜜梨、南汇的水蜜桃、嘉定马陆的葡萄、金山的蟠桃、青浦的草莓、松江的水晶梨……都是沪郊佳果,目前大部分销售都依托于农业旅游;比如马陆葡萄,几乎全被游客买走,且形成了“产、销、游、尝、品”的模式,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因为农业旅游,游客有机会到田头、果园亲手采摘新鲜果蔬,更亲眼见识了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状况,信任感由此而生。市郊不少地方除了开设“田间超市”,也借机尝试“网购+送货上门”等销售新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不仅如此,开饭店、旅馆、商店,当服务员、导游……越来越多农民有了创业、就业和增收的新路子。蒋红珍是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农民,农业旅游项目“廊下新天地”开办后,中华村游客多起来。蒋阿婆前年起在自家农舍里开出“外婆家饭店”,上餐桌的鸡、鸭、鹅都是自家养,蔬菜也都是自家种,生意大好,儿子、媳妇辞了工回家帮忙。如今她家的收入来源多样,包括土地流转收入、社会保障收入、打工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和农业旅游收入,全年总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