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银行小微贷虚增隐忧

时间:2014-07-01 09:52:55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如若银行小微贷确实“给力”,又怎么会有民间信贷的如火如荼

  2014年6月16日,央行[微博]第二轮“定向降准”正式实施。

  此前的6月9日,央行曾宣布降准条件为:上年新增小微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或者,上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

  边缘业务变为“新蓝海”。由于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变化的多面夹击,加之政策引导,曾被银行不屑一顾的小微贷业务,成为各类年报中的高频热词,俨然成为银行“大佬”特别是股份制银行争抢的富矿。

  但是,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陈永杰却给小企业主们泼了“冷水”:中国只有3%左右的小企业从银行拿到过贷款,“只不过是表面繁荣”。

  真相背后的事实是:如若银行小微贷确实“给力”,又怎么会有民间信贷的如火如荼?在银行小微贷号称全线飘红的时刻,这一平台所涉及的贷款双方和政策决策者们已各有各的“焦虑”。

  各有各的精彩

  银行小微贷真正发力始于2011年9月下旬。当时,在借贷之城温州,许多小微企业因无力偿债,出现老板“跑路潮”,民间融资链瞬间断裂。

  随即,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补充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开仓放粮”,几大国有银行公开承诺,保证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也纷纷加大力度,推广小微贷款产品。

  2014年4月,央行发布《201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7个和2.9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企业贷款增速高3.8个百分点。

  此时的中国银行业,小微贷业务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四大国有银行推出各自成体系的小微贷产品。

  小微贷业务领先的民生银行(6.21, 0.00, 0.00%)、招商银行(10.24, 0.00, 0.00%)以及兴业、广发、平安等银行,也都各有所为。

  由于参与银行众多,小微贷产品也极为丰富,不同银行在适用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或授信期限、担保或抵押条件上都各有不同。

  其中,在四大国有银行和几大股份制银行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2.52, 0.00, 0.00%)明确提出其“小微贷”业务的对象为“规模为小型或微型的企业客户,其中企业划型标准执行《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中国建设银行(4.13, 0.00, 0.00%)则将“小微贷”业务对象定位为“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小企业客户”。

  而在其他银行,大都使用“小企业”、“优质客户”等笼统称呼。这使得一些银行在“小微贷”项目之下,也为中型甚至大型企业设置项目,如招商银行的“订单贷”,针对的客户即为“大型企业上游”,广发银行[微博]的“好融通”针对的是销售收入不超过3.9亿元的中小企业。

  同时,在这些银行近期主要的“小微贷”产品中,面向小型企业的占绝大多数,仅有几家银行有面向微型企业的项目,如平安银行(9.91, 0.00, 0.00%)的“房易贷”。

  在贷款额度上,四大国有银行中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3.39, 0.00, 0.00%)、农业银行的小微贷业务最高可提供3000万元贷款。而在民生银行,“商贷通”业务可提供单户最高200万元贷款;广发银行的“快融通”业务,针对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含)至5000万元(含)人民币的小企业客户,可为单一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