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增长模式转型: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时间:2010-11-05 14:09:49 来源:21世纪经济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 谢平

    2010年二季度,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中国情况看,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改变原有发展的约束条件,促使企业、居民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主要拉动力量上由外需转为内需,由投资转为消费。

    因为企业、居民的行为是在一定制度约束下的“趋利”行为,他们必然遵循价格-利益导向原则,即市场原则。在转变增长方式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改变原有的资源配置主体的角色,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产品,坚持以市场价格为信号,以改善企业和居民行为方式为治理机制,以实现全社会福利改进下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为目标。

    社会保障是增长模式转型关键

    在增加国内居民消费上,本届政府有了良好开端。政府大力推进的城乡养老保险、医疗、教育、住房体制改革,体现了普世价值和公平性,通过引导居民预期来促进家庭合理分配储蓄和消费,是改变人们长期行为方式的制度基础。应指出,要让人民看到这些制度的长期稳定性。特别是养老金制度,直接影响个人一生的消费倾向。

    政府通过上述改革完善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了居民生活保障,降低重大支出预期,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由此会导致中国人一生消费倾向的积极变化,这是改革的关键。从人口结构看,当前城市和农村的70后、80后和90后人群,是社会的主要消费需求来源,上述改革将对这部分人群消费倾向产生巨大影响。在假设收入变量给定下,考虑到人口决定因素,下一步要对改革措施进行更多数据分析、模拟,使得改革的具体举措更加精确。

    今年上半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社会议论较多。国家已经着手改革收入分配体制,今年下半年中央会议将重点讨论此方面问题。个人建议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大分红比率,既可直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同时也避免了国企过度投资行为。

    如何平衡增长速度与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资源管理体制方面不能与市场要求相适应,价格水平既不反映完全成本,也不能反映供求关系。同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外部性也缺乏相应约束,在生产成本方面没有得到合理体现。

    在政府许可下,对资源价格、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价格大幅调整,尽管有通胀压力,但是价格水平和国际接轨,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日前,政府开始在新疆对资源税收方式试点,由从量改为从价征收,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这里要特别强调煤炭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煤炭贮存量大,产量大,需求量也大,是未来最主要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炭价格是我国可主导的,因为没有国际市场统一标准,也没有期货市场可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所以,认真研究煤炭生产、税收、定价的政策,这方面要下大功夫。

    为支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府首先应设立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一方面,建立税收和补贴机制可以给予新能源等技术清晰的商业优势,增加相关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如电动汽车补贴、太阳能产品补贴等;另一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