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分析:上海取舍之间让城市更“宜居”

时间:2011-01-26 15:48:32 来源:解放日报

  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城市环境天蓝水清、城市生态清新宜人……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

  从规划走向现实,12项“人口资源环境”指标给出实现途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达到18%,节能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的4—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左右……

  细分这12项指标,5项为预期性指标、7项为约束性指标,涉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指标的“加”“减”之间,体现奔向宜居城市的取舍之道。

  “宜居”瓶颈在哪里?

  过去一年,本市调整淘汰900多个落后产能项目,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并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

  新的五年,节能减排指标的设定,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进一步”,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难度很大、任务艰巨。

  代表们分析,以万元GDP能耗为例,目前上海在全国已经是最低的几个省份之一,仅次于北京,要在“十二五”期间降低18%,需要进一步拓展空间和余地。

  再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张载养代表给出数据并分析,2008年全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2亿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1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其中,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比重过大;另一方面,上海的一些高碳行业,如电力、石化、钢铁等,作为本市支柱行业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会带来比较明显的碳锁定效应。此外,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碳排放呈快速刚性增长,建筑领域,目前建筑使用能耗在上海城市总能耗中约占18%左右,且每年按照10%左右增速递增;而在交通领域,2008年全市交通能耗约占全市总能耗的24%左右。

  “提出新指标,这体现了政府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叶文博代表认为,要抓住上海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之机,细化目标分解任务,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

  “宜居”路径怎么走?

  面对环境硬约束,如何走一条宜居城市之路?张全代表认为,要取舍有道,以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为重点,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市场等综合手段,逐步实现这些环境指标。

  “要以能效水平及碳生产率为重要依据来判断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取’与‘舍’。”代表们认为,在这方面,上海已经起步。

  那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重在“舍”,做“减法”:去年全市关停了73万千瓦中小燃煤机组;淘汰了3000余家高污染、高能耗、技术工艺落后的企业和生产工艺。而低碳节能领域不断“取”,做“加法”:累计对近6000台燃煤设施实施了清洁能源替代和技术改造;完成了470多座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建立了728平方公里“扬尘控制区”;提前实施了国Ⅳ机动车排放标准,完成了9000多辆公交车和4万多辆出租车的更新等。

  “我们要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利用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培育发展绿色产业。”代表、委员认为,我们还要突破建筑领域节能这一难点,“以节能改造专项基金为引导,继续强化合同能源管理的杠杆作用。”一些委员认为,经济杠杆还包括对节能技术的研发,节能技术的推广,优质节能产品和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硬约束还需法律保障。一些代表说,目前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法规不少,但需要对现有法律资源进行整合、调整,发挥更大作用。代表们建议,在政策先导,试点先行的基础上,以现行相关法律制度为基础,通过对部分条款的修改或增加,进一步强化本市低碳发展的法制保障,必要时启动低碳发展的单行法立法研究,进一步规范生产、生活等各环节行为。

  “宜居”家园如何建

  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除了资源性、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