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普陀招商 >> 普陀要闻 >> 正文内容

把“实验室经济”的效应放大

时间:2012-03-21 10:26:39 来源:

  在普陀区,这边是应用型科研院所以实验室为支撑,借技术优势拓展市场“生财有道”;那边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活跃,已成区域经济主力军……两者如何联手做强,眼下正在破题—— 把“实验室经济”的效应放大。
  徐大刚这一阵特别忙,他担任院长的上海化工研究院要造两幢新的实验楼,最近普陀区科委正帮他跟区里相关部门商量协调此事。两幢新实验楼落成后,将拿出相当一部分面积设立公共实验平台,服务周边中小企业。徐大刚说:“我们的‘实验室经济’又将开拓出一个新领域。”
  在普陀区,类似上海化工研究院的应用型科研院所有10余家。近年来,这些原本主要“出产”技术的科研院所积极利用优势到市场上“淘金”,去年共产出税收2.95亿元,其中区级税收近1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不仅自己生财有道,还正在带动促进区域内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普陀区委、区政府则积极推动双方联手。
  “实验室经济”
  应用型科研院所寻找适合自己的生财之道,走过不少弯路。
  上海化工研究院曾经直属原化工部,全国生产化肥的大小企业使用的技术一度大多在这里“出产”。1999年,全国科研院所改制,化工院不再“吃皇粮”,为了生存,投身市场。它曾生产一些“大路”的化工产品,但很快败下阵来——拼不过大企业。院内至今保留着几幢旧厂房,就为提醒自己“不走寻常路”。徐大刚说,“大家想明白了,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那些别人做不了的产品。”
  化工院的独特资源,集中在实验室。2001年起,它开始生产替代进口的稳定同位素、催化剂等化工耗材。稳定同位素试剂的销售以克为单位,附加值很高,每年生产30公斤,就足够化工院解决温饱。
  但问题是能不能“持续温饱”。国外这类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好不容易研制出的进口替代品,价格优势维持不了多久。所以他们继续“拓路”。
  上海化工研究院是国内最早做化学危险品检测鉴定的机构,这块业务本来不大,但随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不断攀升和运输物流业大发展,他们看到了新机遇:“实验室除了研发产品,还有个重要方向是做服务。”
  2004年以来,化工院的检测业务量以年均20%的增幅急升,“去年全院总收入约4.5亿元,检测服务的收入尽管只占20%,但利润率高达50%。”徐大刚介绍说,“近年来货物运输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每天总有上百件检测样品送来我们这儿。国内70%的电池检测业务是我们做的,为什么能有这样高的市场占有率?因为我们的实验室能力强——针对将交付空运的电池,实验室要能模拟出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极端情况,如高温、高空跌落、剧烈颠簸等等,测试样品在不同环境里的安全状况。化工院单是做电池检测的实验室就占了一个楼层。”
  徐大刚拿出一张《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告诉记者,“送来这里的每件样品都要经过1-9类分类检测,包括爆炸、易燃、氧化、毒害、放射、腐蚀等。”依靠不断积累,化工院已建立起一个有30余万条物质性能的数据库,检测实验室则紧随国际标准不断完善升级,已取得多项国际国内检测资质,出具的“鉴定书”为国内外诸多机场认可。最让徐大刚得意的是,化工院已经成为“化学品货运安全标准”的制订者之一,“订标准可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普陀区的另一角,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转制后走着一条相同的路,利用技术优势为电器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拓展“实验室经济”。
  “放大效应”
  普陀区是民营经济大区,财政税收的9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主力军。怎样将院所与企业对接,将院所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所用,是普陀区最为关心的课题之一。今年春节刚过,普陀区委、区政府就把10多家科研院所的院所长邀请到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放大“实验室经济”的效应。
  上海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