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卢湾招商 >> 卢湾要闻 >> 正文内容

上海个别楼盘疑似“炒号”

时间:2012-12-18 14:46:08 来源:

、备案。在过去,无论是签署定金合同还是买卖合同,都必须在网上备案,即便是出现换手、撤销的情况,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均可实时监控。由于所有协议的达成、更改都只是在售楼处完成,没有进行网上备案,更没有进房产交易中心。如此一来,也为政府部门的监管留下“盲点”。反观最初“炒号”的人,其一旦获得所谓的内部房源,便着手委托中介寻找合适的下家接手。此时,中介所要做的就是把拥有潜在购房意向的看房人领入售楼处,当成交完成时,便能获得前后差价1%的佣金。
  圈内人士坦言,这种“炒号”的行为讲求自持资金要充裕,转手要“快”,同时市场房价涨得也要快,否则会把自己也“栽”进去。如果没有下家接盘,自己就得“吃进”,否则预付的定金很有可能进到开发商的“腰包”。同时,市场中很难有专门的“职业炒号人”,因为每个楼盘的背景、关系网都不一样,在单个楼盘上获得内部房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推而广之到其它楼盘就有些困难。
  上海无专职炒家在“炒号”国有房企楼盘易被“炒号”
  “倒房号”也好,“炒号”也罢,这是否真的是市场回暖的征兆?记者通过多方的调查采访后发现,要想得出“回暖”的结论,似乎很难。
  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明确指出,当下的市场要想再现当初2007年、2009年那样的火爆成交场景,至少要在现有的成交量上再翻一番,否则一切都是假象。
  “这其实就是开发商在市场形势不好时玩的营销伎俩。”研究总监薛建雄一针见血地指出,开发商玩的是“心态”,故意把一些边边角角的房源,包括位置差、低楼层的“鸡肋房”流向市场,再由自己好不容易拿到“房号”的炒家、中介一同“捣鼓”,故意给市场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这个楼盘的房源很紧俏,再不买可就没得买了。
  事实并非如此。一位常年从事一手房销售代理的“老法师”透露,开发商卖房子讲求“节奏”:第一批房源,价格以低开为主,比周边同类房价至少便宜10%,看上去很便宜,实际上掺杂着一些较差的房源;第二批房源,价格回归正常,房源档次属中档;第三批房源,通常都是较好或最好的房源,售价会有明显的上涨。在其看来,从以上开发商的售房规律来看,每一步都解释得通,至少不会因房价的涨跌而遭到先期购房者以及后来购房者的围攻。之所以市场催生出“炒号”一族,主要还是开发商在背后意欲进一步烘托市场的“司马昭之心”在起作用。薛建雄更是指出,开发商的这一“纵容”,实际上就是在用市场二手房的价格清理他的“鸡肋”房源。
  哪些楼盘会被“炒号”?圈内人士的回答令记者感到有几分意外,是国有房企。“国企一方面在定价机制上不够谨慎,对市场的洞察、理解还不够,另一方面自身的销售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只能通过炒家的人际关系网、通过中介来把房源领走。”薛建雄说。
  那么,“炒号”的这种行为被允许吗?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无论是炒房还是炒号,在宏观调控力度不减的当下,对于类似的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始终采取高压态势。“炒号”实质就是一种囤积居奇,就是一种变相炒房,故意造成房源紧俏的假象,扰乱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理应受到有关部门地坚决查处。
  圈内人士直言,“炒号”的现象在上海仅为个别楼盘项目零星存在,不代表大势,上海市场更无专职的炒家在从事“炒号”一活动。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