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产业要闻 >> 正文内容

乳企自建牧场被指形象工程 投资长回报慢

时间:2014-11-16 21:40:46 来源:中国经营报

  伊利与美国第一大牛奶公司DFA合资,投建美国最大奶粉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还不是又为了奶源那点事儿?

  从国内自建到出国“借奶”,从引入资本外援到借力合作伙伴,2014年,中国乳品行业再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牧场投资热,与“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的那场大跃进式牧场投资相比,其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回望当年上马的牧场,很多依然没有带来有效产出,甚至还相继爆出管理和安全问题,当年不惜巨资布局牧场的乳企也是“五味杂陈”,有得有失。

  而此次受到政策催生、资本蛊惑的牧场投资又能否真正实现乳品安全?还是如业内人士所担心的那样只是造就了形象工程?“得奶源者”又能如何在投入重金之后赢得市场?

  百亿资金进牧场

  11月12日,伊利股份公告称,已经与美国第一大牛奶公司DFA签约,将在堪萨斯州合资建设年产8万吨奶粉的工厂,建成后会是全美国规模最大的奶粉厂。

  从全球乳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乳品需求趋于饱和,而中国市场奶制品需求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原奶需求巨大;与此同时,美国关于刺激原奶产量的法案出台在即,也为双方合作打开了通道。

  其实,不难看出,伊利希望借助美国的原奶来壮大自己的奶粉业务。在此之前,国内乳企对于牧场的“追捧”已经不断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已经有几百亿元的资金投向牧场,而且与2009年前后大型乳企担当投资主力不同的是,其中的参与者不仅有大中型乳企,还有像恒大一样的产业大腕的跨界投资,更有投资大腕、主权基金等资本的追捧。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奶源投资备受追捧,政策、行业和企业三个因素可谓相互影响。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鼓励或者是提高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奶源门槛,外来投资者或者业内参与者出于投资收益或者自身发展需要参与其中;而国内奶牛养殖业较为薄弱,未来有可能成为下游乳制品行业的限制因素,所以奶源建设为国家所重视;企业为了恢复消费者信心、保证奶源数量和质量上的稳定也是重要考虑。

  政策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自建奶源可谓“三令五申”,并由此祭出了号称“史上最严”的乳粉新规,其中就提到,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生产原料要来自自建自控奶源,甚至在行业兼并重组方案的政策文件中,企业要具备自有奶源也是强调的重点,有消息称政府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兼并重组,扶持资金将达300亿元,将从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很多企业为了寻求政策的支持,下血本完善产业链建设,自建牧场即是最大的手笔。

  同时,市场认知的变化也在倒逼着乳企的转变,中北蓝海FMCG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项目运营总监王子恒也指出,“鲜”奶源(最短的原奶运储滞存时间)、“轻”加工(最少的工业加工环节、最少的高温干预)是未来乳制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要实现这些就需要足量稳定和安全的液态奶源配套保障。

  “国内外乳品企业和异业资本都看到了这个趋势,这也是近期乳品产业上游牧业投资热急剧升温的原因。”王子恒告诉记者,“中国鲜奶、原奶的缺口太大了。”

  在原奶紧缺、市场对奶制品安全意识日益提升的情况下,加强对牧场的控制也是乳企争夺市场的有力筹码。“掌控价格定价权,应对奶荒也是牧场投资的主要原因。”一位乳企负责人认为,“乳企必须要有自控奶源,2008年的教训历历在目,为安全起见,还是尽可能依靠自有奶源,或者扩充现有牧场的产能,或者新建牧场。”

  形象工程?

  “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国内牧场投资的第一波热潮。

  2009年年初,蒙牛宣布将建设20个超大规模的万头奶牛牧场,每个牧场预计投资3亿元。伊利也很快做出反应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