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报道
  • 项目联展
  • 创业加盟
  • 财务咨询
  • 公司注册
  • 总部经济
  • 商铺投资
  • 商业地产
  • 厂房土地
  • 招商引资
  • 财经资讯
  • 首页
  •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程序公布  ·厉以宁建议对营业额30万元以下者  ·统计局: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积极变  ·应对金融危机 明确“情势变更”制  ·深圳综改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明确深  ·一行三会将出措施支持上海国际金  ·台湾拟向陆资首批开放制造等三类  
    您现在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综合财经 >> 正文内容
    区域与产业共振助推经济升温
    www.zhaoshang-sh.com 09-05-18 10:08:43 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珠三角、上海、海峡西岸接连出台规划方案,深圳"五中心"方案即将推出,另外,北部湾、海南等地区的规划也有可能在近期获批。地区振兴计划继4万亿投资与行业振兴计划之后,经纬连缀,各有侧重又有相近的指向,国家有意通过产业和区域"共振"来拉动经济、调整结构的思路已经较为明显;而关注区域振兴规划出台,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投资热点。

      先行先试的特区

      自2006年开始提出的"主体功能区"概念正在逐步的具体化。根据"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概念,全国各个经济区域的规划将被划分为四个层次: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地区,根据不同的层次,规划出主题功能区。今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上海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龙头的地区,正是优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而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即将出台的北部湾振兴计划,则是对"重点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无论是优化开发还是重点开发,从目前公布的区域振兴规划看,均强调了四个字:"先行先试"。如对珠三角,要求"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对上海,要求"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对海西地区,则要求"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另外在深圳、北部湾等地区透露出的计划雏形中,"先行先试"的定位不时出现。

      事实上,从珠三角、海西到深圳都曾经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他们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作为特区,承担了"试验田"的作用,有很多的政策、举措正是在这些地区首先尝试,再向全国推广;但近十年,在这些地区所实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倾斜逐渐消失、日趋成熟的同时,也出现了"成年的烦恼"。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整套模式在其他地区飞速发展的局势下,有一部分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原来先进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甚至成了束缚现有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一点,在金融海啸肆虐后,广东、福建等以出口加工为支柱的地区元气大伤的局面就可以看出。

      "先行先试",是要注入各个地区"尝试"的勇气,在原有的土地、财税、产业规划方面,给予更大的空间,让这些地区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新政策。如目前公布的海西地区政策,就明确提出"允许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台湾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方面先行试验,适当增加对台合作的用地指标"。

      服务型的区域定位

      尽管外界评价,中国正向"大陆型经济"转变--增长模式从以出口为导向,转向更多地依赖内在动力。但从经济振兴计划看,珠三角、海西、北部湾、深圳等功能区的规划,仍然强调他们的"外向型"功能。珠三角、深圳很明确地定位于"服务香港",通过与香港联动,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带动区域金融、物流等产业的发展。而海西则明显瞄准与台湾地区合作的前景、从化工、物流、农业到旅游业,都有相应的协同台商发展的详细规划与政策支持,其中有一部分设计是为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服务的。北部湾经济区则瞄准东盟,承接东盟产业转移、促进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重要作用。海南则是依托其地理优势,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如果把粤港澳三地作为一个经济体,它的经济总量在亚洲地区排在日本、韩国和印度之后,是第四大经济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珠三角发展纲要》发布会上的回答第一次把粤港澳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目前对珠三角、深圳的规划正是力求将珠三角与香港两地视为经济整体,放入全球经济分工体系去考虑;一方面发挥劳动力优势,继续承接港澳企业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在金融、物流方面酝酿更深合作。如有学者建议通过合作,粤港可以联手开设商品期货交易所、未来香港可担当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扮演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珠三角也可以发展出与香港国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