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投资上海 >> 正文内容

上海名人故居尚有两三百处 保护还需量力而行

时间:2014-10-23 22:06:13 来源:新闻晨报

格的公寓,从外观看上去应该是有8层。它原名为爱丁顿公寓,又名爱林登公寓,建成于1936年。张爱玲在这里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几部小说创作。

  虽然无法进入公寓内参观,但公寓底楼开着一家“千彩书坊”,吸引了很多人。走进这家书坊,书架上摆放着很多与张爱玲有关的书籍,店内有咖啡、茶点供应。

  “常德公寓也曾在2005年挂过张爱玲故居的牌,但短暂的两三年之后就被迫摘牌了。”昨天,静安区文史馆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当时挂牌后,遭到一些老学者反对。与此同时,蜂拥而来的“张迷”,也让公寓的住户不堪其扰。基于这两个原因,“张爱玲故居”不得不摘牌,以“常德公寓”代替,做淡化处理。

  张爱玲曾经在常德公寓居住过的两间房,现在都有人居住,整个公寓的其他房间也都有住户。

  不过,“千彩书坊”给张爱玲故居的保护开发提供了另一个思路。现在,书坊里不仅有很多关于张爱玲的书籍,而且还常常会举办和张爱玲相关的讲座。

  吴昌硕故居

  展品“借住”老友宅

  在浦东陆家嘴的高楼大厦中,一幢古色古香的两层砖楼掩映在绿地中。来陆家嘴的游客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这里有个吴昌硕纪念馆。

  纪念馆整栋建筑造型古朴,山墙立面、檐口线条处处呈现出西方式的色彩。前后厅堂则布满雕梁画栋,各处落地长窗、槛窗、木门皆精雕细琢。建筑风格似乎暗合了吴昌硕“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的画风。

  纪念馆前半部分辟有吴昌硕生平陈列室和作品展示厅,后半部分则做艺术展览之用,精髓则是中间的“大师画室”部分。它复制了大师当年生活起居的卧室和泼墨挥毫的画室。

  吴昌硕的卧室并不大,长宽都在七步之内,一桌一椅一榻一扇。反观画室,面积几乎是卧室的两倍,一样干净朴素。一张两尺见方的书桌,见证了多少佳作的诞生。书桌边横摆着一把沙发椅,作画累了就可靠在上面休息片刻,“手倦抛书午梦长”。

  看似完美的吴昌硕纪念馆,最令人感慨之处却是吴昌硕本人并未在此居住过。它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浦东人称其为“陈桂春老宅”。吴昌硕与陈桂春是老友,90多年前,吴昌硕为支持陈桂春创办医院,多次在此处创作义卖筹款资助,因此,纪念馆最终能落户于此,也算因缘际会。

  然而,吴昌硕本人的故居与之相比,却显得有些破落。山西北路457弄12号,热闹的七浦路商圈旁一条不起眼的小路,大师的故居便隐藏在这条小路内。油漆剥落的黑漆大门,当年不知有多少晚辈后生登门造访;精雕细琢的门头,虽然现在略显陈旧但仍难掩当年的雍容华贵。1913年,70岁的吴昌硕迁居上海,住进了这所石库门房子,1927年11月6日,老人在此悄然辞世。这14个春秋,是吴昌硕非凡一生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岁月。不过自吴昌硕的后人1937年迁居他处后,这所石库门房子就成为了“七十二家房客”的栖居地。

  昨天下午,任凭记者把大门拍得手都疼了,也始终没有人来开门。最后,记者尾随一名光头男子“挤”进了12号的后门,才得以窥见其真容。

  楼内十分昏暗,记者打开手机电筒才能看清路并走上狭窄滑腻的楼梯,原本完整的房间已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如果要恢复原样,恐怕不是一时就能奏效的。

  吴昌硕纪念馆有一款匾额,叫“去驻随缘室”,联想到故居的破落、在好友老宅设纪念馆并原样复制,“去驻随缘”还真是现实的写照。在故居无法得到妥善保护且无腾挪余地时,保留原址,再另寻处所仿故居建纪念馆,是否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呢?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