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长宁招商 >> 长宁要闻 >> 正文内容

用公共服务驱“黑”赶“非”

时间:2011-12-06 13:47:22 来源:

  数据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正以将近10%的速度逐年递增,比例同步上升,目前已占到四成。这些外来人口中,相当一批中低收入者聚居在城郊结合部的“城中村”。
  居住人口骤增,放大了这些地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缺陷——公共服务水平与人口规模不相适应,原有的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不堪重负。
  “城中村”需要治理,但不能简单地推倒重建或空间重组。让外来人员尽快融入,对所居社区产生认同感,进而培育起责任感,成为居住地和谐生活的建设者,才是“城中村”治理的内核。 ——编者
  今年,闵行区华漕镇许浦村村口竖起了一块新村牌——许浦苑。由“村”变“苑”,改变的绝不仅仅是个名称。
  东接长宁区、南靠虹桥交通枢纽的许浦村占地0.9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065人,但在过去三四年间陆续接纳了3.1万多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之比高达15∶1,既有的公共资源严重超负荷,一时间乱象丛生……
  去年起,华漕镇为许浦村增建改善基础设施投入1700多万元,同时转变管理方式,使这里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生率同比下降34%和27%,110接警量同比下降27%,逐步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
  坐在了“火山口”上
  随着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及周边开发,许浦村急速涌入了3万多外来人口。人口剧增,造成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严重短缺。村民们抱怨连连,而外来人员落下脚的欢喜过后,也对身边的“脏乱差”一肚子不高兴。
  2009年,村里一个食品公司仓库发生火灾,消防车却因村路不畅无法及时入内,结果大火整整烧了5小时。被烧痛了的许浦村人再次打量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村落,发现它已变得如此陌生:三四米宽的村路被占据两侧的摊位搞得更加逼仄,连一辆汽车开过都很艰难;违章建筑到处蔓延;黑网吧、黑诊所等无证经营点多达500余处;蛛网般的私拉电线抬头可见;曾经清澈的河水早已黑得发臭……许浦村坐在了“火山口”上。
  治理,谈何容易。仅以垃圾清运为例,人口膨胀到3万多的许浦村日产垃圾25吨,环卫所根本无法应付;而且,村里光无证废品回收站就有几十个。不夸张地说,如果不下大决心、没有大动作,单单这个垃圾清理问题就足以使治理“城中村”的种种期望泡汤。
  摘掉那顶“脏”帽子
  2010年,许浦村所在的闵行华漕镇成立了许浦村综合整治工作小组,党政班子的三分之二成员以及23个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其中。这一消息让新老村民心情纠结。心直口快的村民刘培芳找到村干部:“屋里厢空房间租给外头人,是我家一笔不小的收入。村里搞整治,会不会把房客赶跑了?”
  听到群众的担忧,综治小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约:群众关注的事情必须公开、群众询问的事情必须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必须公开。整治启动伊始,56块宣传牌出现在全村各个人来人往处,2万份《告居民书》、1000份《告业主书》送到了每个新老村民手中,整治的时间节点、预期目标,写得明明白白。
  清理垃圾是第一项整治行动。这几年来,许浦村的几条干道两侧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几无立足之地。保洁员一天扫两次,前脚刚扫干净,不到半小时垃圾又铺满了。综治小组很快拿出清理方案,先请大家评头论足。
  村民提出的意见还真不少:垃圾光收不处理,脏臭问题还是没解决;村里的无证废品回收站不端掉,环境永远搞不好……反反复复5次,这才敲定实施方案:取缔村内无证废品回收站,投入上百万元新建垃圾压缩站。整治期间,又来了新的建议:一个已经3万多人的村子,两名保洁员肯定不够,如果路上的垃圾桶多一点,地上的垃圾兴许就能少一点。很快,整治小组组建起60人的队伍,全天候清扫,并且挨家挨户发垃圾桶。
  由于了解了村民意愿,垃圾清理行动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