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长宁招商 >> 长宁要闻 >> 正文内容

长宁谋商业发展先破同质化困局

时间:2008-12-05 15:29:16 来源:文汇报

    随着投资额高达25亿元的LV大厦项目正式启动,长宁区新一轮商业扩容渐入高潮。记者从长宁区政府获悉,到2011年,这个区的商业载体面积将从现在的14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万平方米。但记者发现,更值得听取的,是长宁区新一轮商业发展的思路和形成新思路过程中的种种思考。
   
    冬季掘“井”回暖日取“水”
   
    虹桥,是长宁区这一轮商业扩容的核心地带。根据规划,虹桥将新增35.6万平方米商业载体,使总量达到59万平方米,是现有面积的2.5倍。在空间上,由“两纵”(娄山关路、遵义路)与“两横”(天山路、仙霞路)构成“井”字形布局。在这一面积为1.77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未来将集聚起20栋(座)左右商业设施,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
   
    虹桥、中山公园地区功能拓展办的姚志康用“冬季掘‘井’”来形容此轮商业扩容:“俗话说,水为财。我们抓住经济冬季各项成本相对较低的机会在虹桥地区‘掘井’,有利于在经济回暖之后的第一波增长中争得头筹。”
   
    “冬季掘‘井’,回暖日取‘水’”的思路得自于以往的经验教训。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长宁区很多项目暂停落地,一些地块“晒太阳”,直到2000年经济复苏才重新启动,全面建成时已到2005年,仅仅抓住了那轮快速增长期的“尾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8年已现雏形的徐家汇商圈,成了2000年以后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赢家。“在冬季抢一步,就可能在回暖日快一拍。”长宁区如此诠释“化危为机”对长宁商业发展的意义。
   
    “上海秋叶原”提示解题思路

   
    在为兴建各式商业载体四处奔走的同时,长宁区经委商业管理科科长陈方建不停地思考着一个问题:新增商业面积怎么用?怎样破解同质化竞争的困局?在“商场”里打拼了十余年的他对上海商业发展现状看得清楚:商业载体体量上的大幅扩容是“掘金”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随着大型商业设施在各地区铺开,就近消费渐成人们的习惯,缺乏鲜明特色的商圈无法吸引四面八方的消费者。
   
    以商业为传统强项的上海如今正面对瓶颈:近年来,全国平均商业增长约为21%,上海却只有17%。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商业的同质化竞争。“比如汇金百货也将落户虹桥商圈,但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照搬徐家汇的汇金,虹桥充其量只能变成第二个徐家汇。”陈方建告诉记者,长宁的商业扩容计划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如何破解同质化困局,而中山公园商圈给了他们很大启发。
   
    中山公园商圈内,苏宁、国美和永乐、百思买等家电大卖场集聚竞争,彼此相距不过一二百米,加上便捷的轨道交通,对习惯“货比三家”的消费者来说极具诱惑力。不久前,区经委分析几大卖场的物流送货单了解到,在中山公园商圈购买电器的消费者仅三成是长宁本区居民,其余七成来自外区甚至外地。是这种“倒三七”格局支撑着中山公园商圈的发展。今年1-9月,这个商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2.56%。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蒋青云由此将中山公园商圈比作上海的“秋叶原”,他指出,在日本秋叶原,电子、数码产品的集聚度和领先度世界一流;而中山公园商圈的吸引力与之相仿,“成为‘上海秋叶原’就有了优势”。
   
    用LV大厦“启动”虹桥商圈

   
    “上海秋叶原”对长宁区商业发展的思路产生了重要影响,“差异化”成为虹桥商圈规划重点思考的问题。记者了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