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招商资讯 >> 正文内容

跨国公司技术垄断 中国工业机器人难“自主”

时间:2015-03-05 11:16:54 来源:中国商报

产业资源、人才基础;二是看这个地方是否具有非常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通过引进技术,建设基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集聚;三是看当地是否具有非常明显的材料基础,有材料优势就有成本优势。

    “如果没有这三种比较优势,或者这三种优势都不是非常明显,建议就不要盲目介入。”罗军说。

    蜂拥而上易致恶性竞争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汽车等行业需求为牵引,我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急剧增加,可到目前为止,全球前四大机器人厂商中,甚至没有一家中国企业。

    另一个现象是,德国KUKA、日本FANUC、瑞士ABB和日本安川四大机器人企业都已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美国、韩国的机器人及配套企业也已经布局中国主要地区。而且这些国外知名品牌工业机器人价格逐年下降,制约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和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据统计,这些国外机器人品牌已经占据国内90%的市场,国内这么多企业只占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

    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表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从科技攻关及实施“863”计划开始,经过“七五”攻关和“八五”、“九五”、国家“863”计划支持的应用工程开发,经历了理论研究、样机研发、示范应用和初步产业化四个阶段。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在总体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规模仍然不大,多数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关键配套的单元部件和器件始终处于进口状态,一台进口的减速器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35%。受制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难以“自主”,这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国外机器人综合能力很强,比如材料的关键部分连接、装配工艺、软件算法等。”凌琳介绍说,也有部分企业试图进入这一领域,但是效果还不太理想。如机器人中很重要的零部件谐波减速器,由国产材料做出来的寿命只能是一至两年,一年后磨损就非常严重,而谐波减速器的材料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速度和精度。还有机器人的核心算法,国内机器人在轨迹平滑算法上都不够领先,因此打磨、焊接等机器人还是以国外品牌居多。在机器人应用上,目前拓野机器人配套的减速器、传感器等相关的控制元器件是采用国外品牌,这些品牌质量相对稳定、使用寿命长,同时对复杂现场环境实用性也较强。从这些传感器及元器件的角度来说,国内其他厂家是有差距的。

    凌琳强调,造成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原因是,虽然中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是各家研究过于独立封闭,机器人研发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同一技术重复研究,浪费大量的研发经费和研发时间;国内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具有较好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入机器人整机的生产,没能形成工业机器人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罗百辉认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迅速增长的形势下,许多企业看好工业机器人市场,蜂拥而上有可能造成国内工业机器人恶性竞争,使得国内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利润降低甚至无利润可图,最终制约国产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