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温州信殇:信用危机并非温州一城独有

时间:2011-12-05 16:50:21 来源:新文化报

    温州之痛,虽有种种措施救市,且已显现效果,但仍需时间来抚平创口,尤其信用、信心之重建,期待"速效药"并不现实。宏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与潜力,将从根本上左右温州信用体系的恢复水平。

    尤需注意的是,信用危机并非温州一城独有。老板跑路之事,见诸各地报端。尽快重树信心、建立共识规则、理清监管机制、防止恐慌扩大,不可让温州之痛成为中国之痛,成为受访者的一个共识。

    对于未来,有人提出,温州信用体系应以此为契机告别"熟人社会",建立"规则温州".

    ■信用底线

    卖房还钱的老同学

    纵观温州借贷纠纷,有能力的去想法筹钱偿还,实在还不上的去"跑路"甚至自杀,但很少有人翻脸不认账

    车站大道是温州最繁华的主干道之一,约百米长的街路一侧,立着红瓦白墙,上面喷涂的大字十分醒目:"信:言必信,人无信而不立;信誉是金,信者令人推心置腹","诚:虔诚、忠诚、坦诚,诚者自成也".

    围墙刚建成时,还有不少路人会驻足念一下,时间久了,好像就被无视了。

    陈孝卿是温州本地人,目前在一家外地公司驻温州办事处任部门主任。一场信用危机没有影响到公司的日常运作,却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去年5月,高中老同学向陈孝卿借钱,开口就是100万,月息1分5,借期一年。也就是说,一年之后,连本带利要还给陈孝卿118万元。陈孝卿觉得,这比存银行强多了,就一口答应。

    因为是老同学,双方未签署书面协议。今年5月,媒体披露了温州的情况,陈孝卿沉不住气了,他找到老同学,要当面把事情"讲清楚".

    同学承认把钱转借一家民间借贷机构,除了陈孝卿的100万,还有自己的150万,但那家机构的负责人躲到海南了,一打电话过去就说再等等。这一等,就到了7月,负面消息越来越多,陈孝卿打电话给老同学再次催债。

    "他声音很沙哑,估计也是很久没睡好了。但我不能不催他,这笔钱有我父母半生的积蓄,还有弟弟结婚的钱。"陈孝卿也很无奈,"他很久不出声,之后说要卖房子才能筹到这笔钱,他还希望看在同学一场的份上,利息等以后宽裕了再给。"

    今年9月,陈孝卿终于拿回100万元本金,惦记拿不到钱的不安、对不知情父母的内疚、与妻子的不停争吵,都可以告一段落了。当问到以后还会不会借钱给别人,陈孝卿思考了一下:"还是会借的,但是要看借钱做什么,如果是买房子、结婚、治病,就可以借;但如果是转借给别人,那肯定是不会了。

    楚先生的亲戚在龙湾区开办了一家加工不锈钢制品的小公司,近两年尽管公司的效益不好,但楚先生亲戚却一点不愁,因为他把手中的几百万资金全都借给了民间借贷机构,光是利息就远超公司的收益。今年9月,民间借贷机构的老板突然消失,楚先生的这位亲戚不久也消失了。

    "我家借了几十万给他,这些钱全都没有了。"楚先生说,"前段时间他打回电话,说正在筹钱,钱凑齐了就回来,让我们不要担心。"

    这件事给楚先生一家带来的冲击不小,楚先生肯定地表示:这钱,以后是绝对不会借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孝卿的同学、楚先生的亲戚,都没有一点不想还钱的意思。纵观温州借贷纠纷,有能力的去想法筹钱偿还,实在还不上的去"跑路"甚至自杀,但很少有人翻脸不认账。

    也许温州民间信用被这场危机冲击得几无完卵,但这个现象似乎说明,长久以来形成的信用因

上页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