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财经专题 >> 金融危机 >> 正文内容

中国出口形势严峻危机倒逼产业升级

时间:2008-09-28 15:32:03 来源:环球财经

  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企业,大多都是靠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政府出台的紧缩银根政策,这些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汇率上升,产品出口价格又提高不了,再加上融资难,企业一旦断了资金链,就面临生存危机。

  另外,越南、老挝等东南亚的“后发”国家,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也并不逊色,给中国同类型企业带来很大压力。许多西方国家的服装纺织品进口商,开始青睐越南、印度等“后发”国。

  为了缓解中小纺织出口企业生存压力,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调整了出口退税率。今年8月1日以后出口的服装等纺织品退税率,由原先的11%调高为13%。

  但是,这个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表示,中国产业结构上的软肋,才是出口告急的根本原因。

  “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一定要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不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些出口企业更难了。”

  “倒逼”产业升级

  实际上,出口企业转型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在长时间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过程中,推动出口企业升级换代的说法已有多年。

  但中国的情况与日韩不同。后者仅花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劳动密集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升级过程。而中国因为有大量的、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出口企业的升级动力不够。

  中国的产业升级,或许需要一个机会

  隆国强对《环球财经》记者说,虽然现在是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困难恰恰是推动中国的出口企业去升级换代,去加快并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动力。

  “倒闭了的企业,可以为活下来的好企业腾出更多空间。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出口企业,从而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经济界普遍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先出局,而有技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继续发展,符合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专家韩秀申也指出,这是用一种“倒逼”的方式迫使企业加速转型。

  一方面,企业自身要转型升级,要想办法向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方式转变;另一个方面,企业要在区域之间转移,形成梯度转移,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从长江中下游到长江中上游,这样不仅缓解了成本问题,还可有效推动国家中西部发展的战略。

  但现在,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出口的形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它同时也是个机遇。其实,即便没有出现劳工、原材料费用的上涨、汇率上升等影响,中国出口企业迟早也要面对现在的问题。

  一些专家分析说,而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生存日益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也为产品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中央地方联促出口

  为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其调整企业结构、节能减排,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并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

  据《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中国面临的出口困局,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不久前,中央高层、各相关部委曾多人次频繁前往东部沿海省份调研。许多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从中看到了政策调整的希望。

  商务部已经表示,将在下半年适时对困难行业和企业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整。央行则已于8月初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全国性商业银行调增5%,地方商业银行调增10%,并于9月15日同时下调“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