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徐汇招商 >> 徐汇要闻 >> 正文内容

城市:现状与未来

时间:2011-12-20 12:46:54 来源:

  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读书》杂志和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问城”论坛日前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旨在发出对某些文化论题的多视角话语,并促成跨学界深层对话。
  这是一个由学术机构联合主办的纯文化论坛,本着对于文化现状的担忧和思考。同时本论坛也是一个高规格、纯学术的论坛,凝结了文化界的思考,也开启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城视”系列文化运动的序幕。据主办方介绍,“问城”论坛只是一个序曲,自此后,每一年中央美院都会策划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论坛、系列研讨会、书籍和系列讲座等等,这些活动共同构成美院“城视”系列文化运动。
  本次论坛不仅跨越了美术的范畴,更跨越了艺术的范畴。在邀请的人员当中,有哲学家、社会学家、美术家、音乐家、作家以及各学科学者。
  ■文/本报记者 陆飞
  城市主题与功能的混淆:
  新城市都是这样的吗?
  张永和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
  ■现代中国城市出现了一种混乱,即主题和城市功能的混淆
  ■现在的中国城市,大家最怕的不是使用者,而是决策者和设计师
  ■今天的城市建设我们更应关注最本质的问题,而不应倾向设计上的“特殊化”
  近日参加了“问城”论坛,就我们城市的发展和现状提出一些问题。而我作为一名建筑师,对于自己的工作感觉既有趣又悲哀。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现代中国的城市出现了一种混乱,即主题和城市功能的混淆。
  主题是什么呢?不久前有报道说上海世博园的一些主题项目将被用作住房开发;另外在深圳有完全按照瑞士风景打造的一座小城市,甚至把雪山都搬来了……很多媒体呼吁,这些项目都出现了文化上的混乱。然而,这种项目出现文化上的混乱只是一方面,实际上这是开发商(包括设计师)以及今天国人的一种幻想和发梦:所谓的市场竟然只是一种异国情调。
  以“福禄寿”(建筑外形貌似中国民间流传的福、禄、寿三吉星)为例,建成这样的建筑,确有一份想象力,但住在福禄寿里,似乎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建筑师,我想指出的是,正是在这样的方式背后,建筑与城市本来有的真正功能被忽略了。试想想,“福禄寿”的窗户才多大?住在里面会舒服吗?这样的建筑其实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居住的功能。
  我认为,建筑有一系列非常根本的问题:第一,宜居性,方便舒适;第二,可持续性,有选择,不产生大量污染;第三,是不是老百姓住得起用得起?
  一言概之,现在我们的城市里,把主题公园当成了家——世博园都应该属于“主题公园”的范畴,可是我们现在连建筑也成了一种主题式的物品。也许以后人们见面会问:“你住哪个主题?”城市的概念被主题取代了。现在的中国城市,大家最怕的不是使用者,而是决策者和设计师。按现在的思想方法,城市是一个开阔的场地,上面戳了一些物体,就成了城市,所以在这样的城市里,基本的交通也有问题。
  我去过上海的徐汇区,那马路相当宽,可是太宽了,老人孩子想穿马路都有困难。而路中间的一些草地也只是一些装饰,不能算作绿化地,因为你不可能进去打太极;建筑与建筑之间也不发生关系,广告等污染也很严重。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中国的新城市都这样吗?
  作为建筑师,我的工作是要把这些趋势往回拉。在建筑师的设计中,城市需要“肌理”:城市中间有一个尺度问题,比如每个街区建成长宽400米起,这样的街区跟城市关系很小,成了一个个大院——就像以前的军队大院之类的,把人住的地方跟城市隔绝开了。但把街区建成40米长宽,街道10米宽,就有了肌理。这样人们走在街上,跟周围的房子发生关系,而不是被围起来的房子阻隔着。
  最后我想总结以上提出的基本建筑问题:现在的城市把房子当成物
上页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