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徐汇招商 >> 徐汇要闻 >> 正文内容

“做空”诡计:房地产首当其冲

时间:2011-12-02 12:57:30 来源:

  周三A股、B股的暴跌,让经济学家抛出了“国际社会将联合做空中国”的悲观论调。资本的逐利本性,已经引爆了外资在中国的金融战。做空第一站,无疑是过去十年间“黄金遍地”的房地产。
  WTO开闸以来,外资成为中国实体经济投资的急先锋,对争夺房地产市场更是情有独钟。外资基金和投资银行通过直接投资、股权并购、私募基金和外债等非FDI渠道大幅“曲线”进入内地的房地产行业,在助推了楼市虚火的同时,也加剧了泡沫的破灭。
  政策对待外资的态度,也从抬高外资投资门槛发展到全线戒严,火药味越来越浓重。进入2011年,房产调控的步调全面拉紧。外资对待中国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的态度却变得“暧昧不明”,一方面逆势加码拿地,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拉起了收缩撤离的旗帜。
  图注:三轮严厉调控层层推进,重磅政策强攻房价泡沫
  外资“两重天”:
  从加速布局到夹尾逃亡
  2003年,美国摩根士丹利购入上海新天地大厦,成为第一家真正进军上海地产市场的海外基金。跟随着,美资派高盛、花旗、黑石集团、港资和记黄埔及英国、中东等神秘外资相继涌入,上演战国乱局。
  外资主要把目光聚焦聚焦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而收购的核心区集中在上海。21世纪网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起步,到2005年,外资真正迈进了投资中国地产的元年。据商务部统计,从2007年起,房地产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第二大产业,投资范围正逐步扩大。
  21世纪网查阅国家统计局数据得知,2005年境外投资者在国内房地产领域投资约55亿美元,占当年国内全部房地产投资总量的3%。这意味着,房地产领域的“热钱”开始初现苗头。
  相比之下,2007年上半年起,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282.29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8%,同比增长6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6.4%。
  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外资的“热钱”呈现飞速涌入的态势。“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另一方面是进入二级市场从事投机活动。而手段无一例外的利用了直接投资、房地产私募基金、非居民小机构个人投资和外债等途径。
  据21世纪网了解,外资惯用的手法包括:收购我国房地产公司的债券和股票,通过证券市场转嫁资金风险;钟爱借助地产基金吸引境外资本,在房地产尾盘阶段进行整体收购,从而缩减投资周期,规避较高的交易成本和资金沉淀风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金融的趋势最被看好。与海外基金联姻成为外商投资房地产商融资新渠道,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洪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中国房地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是房地产开发,而是发展房地产金融。房地产金融的多元化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下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有限度限制外资投资领域,2006年9月,政策信号转为“全面收紧”。《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的下发,标志着政府对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始亮出红灯。
  如果说,在2011年之前,包括美国雷曼兄弟、澳洲麦格理银行、美国洛克菲勒等著名跨国房产投资基金纷纷看好上海房产市场,那么,今年在房产税、楼市双限等政策的打压下,可以被视为外资大举撤离的“辨证年”。
  时间    政策  外商投资房地产
  2002 年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规定,有限度限制外资投资高档宾馆、别墅、高档写字楼和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经营。
  2004年  更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收紧外资在普通住宅开发领域投资。此次调整,将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全部列入“限制”行列。
  2006年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