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徐汇招商 >> 徐汇要闻 >> 正文内容

“心桥”工程促社区和谐

时间:2011-12-14 13:02:25 来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复杂性,政府提供统一模式的社区公共服务时常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因此,本市社区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虹口区凉城街道在每个居民区均设立一个心理服务点,招募具有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志愿者,培训、考核后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闵行区虹桥镇红春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管理的运作模式以及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引导业主民主自治等措施,有效改善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徐汇区天平街道针对辖区内医院周边社会治安突出的问题,探索“病友之家”管理模式,规范医院周边的房屋出租管理和就医环境秩序;嘉定工业区以项目化管理打造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有效地将政府、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结合在一起。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心理危机、代际关系错位引发的两代冲突、贫富差距导致的心理失衡、就业困难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社会转型过程中,人就像一台机器,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社区开展心理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解决现实问题成为社区街道迫在眉睫的难题。
  从2005年开始,虹口区凉城街道启动了“心桥”工程,在每个居民区设立心理服务点,引入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让心理服务走进每个矛盾滋生点,及时解开居民心中的“疙瘩”,收效明显。
  成功干预“自杀危机”
  汶二小区的“兄弟姐妹情”联谊会是一个为独居老人搭设的交流平台,韩老先生是这里的常客,如今看起来开朗热心,可谁能想到他曾经徘徊在自杀的边缘?
  原来韩先生的爱妻2006年不幸辞世,老人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更摆脱不了内心的自责,因为韩先生曾说过“我们老夫妻俩,如果谁的身体不好,干脆早点死,不要拖累别人”,他觉得正是这句话促成了恶果。有一次在联谊会,韩先生突然问起“吃安眠药死是不是没有痛苦”这个问题,碰巧在一边的“心灵港湾”志愿者杨国英吓出一身冷汗,顿时意识到老人可能有自杀的念头。杨国英立刻通过和联谊会其他老人共同疏导的方式,说服韩老先生去医院就医,经医生诊断,韩先生有轻度的忧郁症,经过服药治疗很快恢复了生气。
  这是一起“自杀危机”干预行为,能如此成功地“化险为夷”,还要多亏凉城街道“纵横交错”的心理服务网络。凉城街道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特有的“心灵港湾”工作站设有咨询师、服务中心网、热线、华东师大心理健康门店的全方位系统,引进了297名“心灵港湾”志愿者,其中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91名,不乏来自各大院校的专家教授、专业机构的咨询师、中小学校的心理老师。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全街道27个居民区,建立起一个复合式的心理服务网络,覆盖到社区方方面面。
  正是这样的渗透力,每次社区居民出现了“风吹草动”,志愿者们都能迅速出手相助,成功干预“自杀危机”。水电小区的小李年仅16岁,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抑郁情况,每当夜深人静时,就会出现自杀举动。“心灵港湾”志愿者郑国英获悉后主动上门服务,通过摸底谈心,郑国英认为小李的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由于治疗及时,小李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据悉,从2005年“心桥”工程启动以来,凉城街道已成功干预了36起“自杀危机”,其中非凉城社区的来访群众15起,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1岁。
  分级疏导模式“强有力”
  心理问题非常庞杂,到达自杀程度的严重心理疾病患者毕竟不多,更多时候,社区居民在生活摩擦中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心理堵塞”,这些不大不小的心理问题,就像血管堵塞,放任不管,会不断恶化。
  凉城街道全面考虑到这种情况,建立了分级疏导模式,将社区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