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浦东招商 >> 浦东要闻 >> 正文内容

合作社文化建设须壮大基层社

时间:2012-07-23 16:38:49 来源:

  中国的合作社文化,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弘扬合作社文化精髓,对促进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发展我国合作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供销合作社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1952年底,在政府指导下,全国按照合作社原则兴办的供销合作社已达32000多个,社员1亿3千多万人(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以上,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重要舞台。人们把当时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称作“公共汽车”,因为除了农副产品推销和日常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供应外,基层供销合作社还承担着新华书店、邮局、文化娱乐用品、药品供应乃至婚丧嫁娶服务等职能。至于广泛实行的社员自愿入股,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更是开启了广大农村民主思想启蒙和民主管理实践的先河。
  1968年冬,笔者从北京到山西雁北插队,所在的尚希庄供销合作社分销店,仍然保留着上世纪50年代初“公共汽车”的淳朴作风。不到60平方米的店铺内,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油盐酱醋、图书文具应有尽有。精干实诚的分销店职工老张,经常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去公社供销合作社进货,进回来的商品往往只有一两件。老张说,这是一些社员点名要的货。1969年的春节,是我第一次在农村过年。节前数日,老乡们就开始忙活开了:扫屋舍、写春联、贴窗花、供祖先、垒火龙、准备年夜饭。除夕那天,人们都换上了新衣服,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花花绿绿簇新一片,让人顿感满目鲜亮。大年初一晚饭后,人们随着秧歌队涌向管区的大戏台。这个平时灰头土脸的村级古迹,经过张灯结彩的打扮,一下子显得富丽堂皇起来。我们队的添财和其他几个青年,手里拿着二胡、鼓板等乐器,神气地端坐台上一角。尽管演出的水平不算高,但观众兴致高涨。事后村支书老李告诉我,“从社员花花绿绿的过年服装,到演出的乐器、道具,都是由供销合作社张罗购买或租赁的,供销合作社在咱农村的作用大着哩!”
  1992年初,笔者就任商业部供销合作管理司副司长,曾与当时任上海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的唐兆琪一起,对上海市奉贤县的供销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站进行调研。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多年,农村生产力水平虽有提高,个体工商户也有发展,但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弱化,基层供销合作社下伸大村的综合服务站便应运而生。我们所到的几家综合服务站,除传统的全门类购销业务外,还办有阅览室、棋牌室、评弹书屋、庄稼医院和托儿所,有的还增加了餐具租赁业务,被誉为“社员之家”。和上世纪60年代的基层供销合作社相比,真是鸟枪换炮了。兆其同志告诉我,“这些综合服务站多是以分销店为基础建立的。有为才有位。由于供销合作社成为政府联系农民的主要基地,市政府决定郊县国营商业和国营粮食的业务,均委托供销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川沙县(现在的浦东新区)政府还决定,由县联社统筹开发全县的地产呢!原因就在于供销合作社是县域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
  1995年,中央决定恢复全国总社领导机构,至今已经17年。这是建国后总社作为独立机构存在的最长时期,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异军突起,使中国合作社运动有了新的增长点。但是从深层次看,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如何把合作社建设成与社员紧密相连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但不能用专业合作社代替基层供销合作社。因为只有传统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才能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这也是弘扬合作社文化的要求。合作社文化植根于丰厚的中华民间文化,同时具有现代化文化气息,除娱乐性文化外,还包括饮食文化、科技文化、阅读文化、民主文化、管理文化以及健康文化和网络文化。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合作社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在壮大基层供销合作社上下功夫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