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浦东招商 >> 浦东要闻 >> 正文内容

开创外来人员自我管理新模式

时间:2011-09-07 15:39:53 来源:

  在浦东高桥镇,有一个特别的“来沪务工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委会由高桥镇司法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劳动服务公司和上海韩明志律师事务所共同组成,搭建了一个融“政府职能部门、专业律师、来沪人员骨干”三方合力的平台。

  目前,高桥镇总人口为17.9万,其中登记在册的来沪人员达9.2万人,是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倒挂”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有近三成是山东省平邑县劳务公司的劳务工及其家属。如何管理好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不留下鞭长莫及的“死角”?高桥镇这个特别的调委会开创了上海外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新模式。

  调解平台三方合力

  记者了解到,平邑县劳动服务公司承担着山东省平邑县外出打工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在高桥居住的劳务工,连同他们的家属大部分是平邑老乡,总数达3万余人。如此多的平邑人、其他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居民在高桥镇要和谐相处,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就要拿出点新思路。浦东新区高桥镇党委副书记徐慧康说,高桥镇的办法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老乡管老乡”。

  原来,在外来人员聚居地区,由于思想观念不同、风俗习惯有异,一些地区的居委存在不想管、不愿管也不敢管的心结和矛盾。在三方共同搭建的调委会中,律师事务所提供专业知识,平邑老乡以亲情、乡情作为调节剂,高桥镇政府则在调解委员会中扮演法律后援团和调解监督者的角色。镇司法所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由“老乡”去做“老乡”的工作,比简单的说服教育效果更好。在管理网络上,调解委员会在平邑人中选拔出有文化、有威信的50余个调解员和200多个信息员。他们分布在按照员工居住地划分的53个片区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由党员骨干担任组长,对公司员工和家属实施服务管理,做到“上班有班长管,下班由组长管”。

  “老乡管老乡”的做法让来沪人员在异地找到能表达诉求的“娘家”。无论是员工拌嘴的小事,还是遇到劳动权益受损的大事,都能在调解委员会内部解决。几年来,调委会与来沪人员谈心千余次,排摸矛盾苗头850余起,调解纠纷32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如今,不仅平邑公司来沪人员违法犯罪率为零,高桥镇的犯罪率也在逐年下降。

  融入社区管理,找到“归属感”

  在管理来沪人员时,高桥镇特别重视加强一线管理与“后方”支持的联动。“如何让来沪人员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关键是让他们融入高桥,让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认同感。”

  于是,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及时调解矛盾纠纷的同时,调委会还承担起为平邑来沪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据了解,高桥镇司法所在平邑县劳务公司设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分站,让这些来沪人员申请法律援助非常方便快捷,还经常主动出击,深入平邑来沪人员居住地,倾听呼声,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使平邑来沪人员一遇法律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调委会请教。

  徐慧康告诉记者,高桥镇党委、政府主动与山东平邑县党委、政府取得联系,建立以双方党政领导为组长的共建、共管小组。每年初的联席会议上,高桥镇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向平邑县通报用工规模、技能需求;平邑县也会通报全年劳务输出数量、劳务水平等情况,减少务工的盲目性。双方还开展了定期走访、挂职锻炼的制度,“后方支援让一线服务管理更有效。”

  近年来,高桥镇持续改善来沪人员工作、生活环境,并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开展救助帮贫活动。7000名来沪人员家属在高桥找到工作岗位,超过3000名子女进入当地公立或民办学校学习,900余人接受了免费就业培训,目标就是让他们在上海生活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