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卢湾招商 >> 卢湾要闻 >> 正文内容

城市老街区的文化新生

时间:2011-12-13 13:00:53 来源:

  很想再去趟田子坊。
  田子坊是老上海狭小的里弄,却让来到的人渴望停留,让离开的人渴望重逢。
  在田子坊中到处涌动着创意的灵感与艺术的气息,各式各样独具个性的小店,错落于石库门中。在斑驳陆离的红砖墙小弄堂里,老上海的市井生活和浓浓的现代商业气息融为一体,这里是嘈杂的、局促的,也是亲切的、温暖的。
  田子坊如今是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曾经的田子坊却只是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上的一条小里弄街坊,始建于1930年。2001年,画家黄永玉在陈逸飞工作室根据《史记》记载的我国古时最年长的画家田子方之谐音,将之取名为田子坊,意寓此坊必将是艺术荟萃之地。
  老上海弄堂的迷宫里是怎样“长出”这样独具魅力的商业区的?
  来到田子坊的人们惊叹,在上海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老上海的遗迹却几乎没有遭到任何破坏,无论石库门这样的建筑遗产,还是琐碎的上海市井生活。在遇到商业后,这里没有变为城中村、没有出现遍地临时建筑、更没有劣质商品满天飞。人们在褪色的砖墙下品着咖啡,远处传来洗菜淘米的市井人声,抬头便能望见随风飘动的各色晾晒衣物……城市的历史和生活在与商业的融合中奇妙地获得了新生。
  在上海的田子坊很容易想到北京的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全长近800米,这里保持着元大都胡同的规划格局,东、西两侧各有8条胡同平行相对,呈“鱼骨架”型,是北京保存最完好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这条原生胡同如今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更是代表老北京文化的城市地标。
  咖啡馆、小剧场、一样叫“妩”的原创设计丝巾店、同样吸引陶艺爱好者的乐天陶社……田子坊和南锣鼓巷拥有一样的艺术情怀,却是不一样的城市风情。嘈杂的上海里弄,有的是红砖墙、石库门;幽静的北京胡同,有的是却是古老的门墩、抱鼓石、上马石、门楼和影壁。
  不同的城市遗迹,让人们很容易区分田子坊和南锣鼓巷,也让这两个地方“长出”的商业各自彰显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成就了这两个地方最大的吸引力。
  当城市遗产遇到商业,我们不能不惊叹于市场的内生力量。从2000年开始,田子坊作为一个老居民区就首次接触了艺术与商业,弄堂里的两处厂房出租给艺术家、设计师,此后陆续有居民把房子出租给商铺;1999年,一家叫做“过客”的酒吧,最早进入南锣鼓巷,此后陆续形成各类主题酒吧咖啡馆和创意店铺的聚集。
  很难分辨,是城市遗迹与商业的融合造就了文化创意,还是城市遗迹与文化创意的融合造就了独具魅力的商业街区。田子坊的人们始终认为,陈逸飞等艺术家的来到,才是这条原来默默无闻的街巷真正提升转变的开始,他们带来了艺术创意,为街区发展找到了方向,并为这片历史街区的保留不断奔走。
  田子坊和南锣鼓巷的存在和发展,同样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城市的眼光与胸怀。2004年,田子坊区域几乎面临被拆除的命运,规划方案做出来了,甚至即将取代老街区的商务楼模型都已成型。在老城区开发的巨大商业利益面前,上海市却逐渐认可田子坊的独特性质,确立了这里“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方向,并开始逐渐加大投入进行水管、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南锣鼓巷则专门制定了《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规划,确立发展定位,对进入这一区域的商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田子坊,上海;南锣鼓巷,北京。或许,当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文化遗存与商业产生碰撞后的“新生”,本身就是历史文化、艺术创意、商业氛围、发展眼光这四者的缺一不可。
  希望田子坊的故事,能够给那些留有丰厚历史遗产的城市或多或少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