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上海园区动态 >> 正文内容

自贸试验抓住了改革核心问题

时间:2014-10-08 10:22:54 来源:中国上海

  2014年9月29日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一周年的日子。而这一天,上海自贸区内很平静。官方没有安排任何庆祝仪式,只有自贸区“社会参与委员会”悄然成立。

  不放花炮,不摆花架,上海自贸区度过了自己的周岁生日。尽管没有大张旗鼓,但熟悉自贸改革的人一下就能掂量出成立社会参与委员会的分量。这个委员会由自贸试验区内各类企业、驻区相关社会力量,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服务机构等组成。首批常务委员单位42家,覆盖自贸试验区的四块区域(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涉及航运、物流、贸易、加工、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集聚了国资、民营、外资、合资等不同性质的企业。未来,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引导区内企业和相关组织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诚信守法、公平公正与开放的市场秩序;推动和协助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事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进行政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等。

  显然,选择9月29日这天成立社会参与委员会是有特殊含义的。这意味着,自贸区在鼓励社会参与,完善市场监督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是自贸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又一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成立已逾一年,如何评价自贸区的“收成”,是各方关心的问题。观察自贸改革,尽管从企业入驻数字可以看出市场的热情,从进出口额增长可以发现改革激发出的活力,但这些数字和成绩还仅仅是自贸试验的表象。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步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一块国家试验田,其意义不在于一时一地,也不在于暂时的经济得失,它浓缩了当下中国与世界、政府和市场、发展与开放等多重改革关系,而其中探索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厘清两者的边界,最大程度发挥两者的作用,是自贸试验的核心问题。抓住这一核心问题,我们就能对自贸区多一份了解,更能从全局审视自贸试验;抓住这一核心问题,自贸试验也就能拨开云雾,把住航向。

  纵观自贸试验一年,探索政府和市场的新型关系,始终是改革的主基调。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成立当晚,2013版负面清单诞生。负面清单制度是自贸区最重要的改革措施,标志着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其实质在于,自贸区实现了对外商投资准入从“审批制”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向“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转变。从此,政府不能随意插手干涉企业的市场行为,必须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下,探索自己的权力边界。

  必须看到的是,在新的政府和市场关系中,政府的责任和压力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如何在放开市场的同时,又管住管好市场,在激发活力的同时,又“守住底线,控制风险”,这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从出台首份负面清单到成立社会参与委员会,整整一年时间,上海自贸区一直在尝试解答这一问题。今年3月,自贸试验区开始实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并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模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这又是一次制度创新。

  “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是苗圃,不是盆景。”一年来的实践说明,自贸试验是一块“改革高地”,重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创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抓住了这一改革核心问题的上海自贸区交出了“好于预期”的周年成绩单,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深改实践中不断创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