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黄浦招商 >> 黄浦要闻 >> 正文内容

提供资源设计“造血”机制

时间:2012-01-18 14:11:54 来源:

  《“想和上海小朋友一起玩”,但回家只能面对墙角自言自语》报道引起市政协委员关注。市政协委员刘玉祥提交了《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生活》的提案。呼吁社会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并且建议社会为公益机构提供资源,设计“造血”机制。
  刘玉祥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小随父母来到这座城市,生活在城市里,却鲜能享受到其父辈为这座城市创造的生活资源。而家乡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巨大差异,也使他们在性格、行为等方面与大城市格格不入。他们的父母往往忙于生计,或因为个人知识局限,很难对孩子进行课后教育。因此,这些孩子往往下课无处可去,只能在租赁的房子里生活。长久下去,也会和城市产生一定的隔阂感。这些孩子在课后生活方面主要遇到的困境是:放学之后没有活动场所,也缺乏公共私人空间。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收入较低,居住的场所一般空间狭小,孩子们下课后,家里没有一个安静的场所,给他们温习功课。有的孩子只能在父母工作的小摊上做作业。因为与同年龄孩子接触少,不少孩子略显性格孤僻,有的则自然混入不良青年的人群。“《青年报》的一项调研反映,孩子们下课缺少活动场所。他们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城乡接合部,公共基础设施较差,有一定安全隐患,有些孩子假期只能在工地上玩耍,有些孩子在大马路边和小朋友嬉戏,更加增加了安全隐患。”刘玉祥说。
  刘玉祥表示,这几年,两会及媒体也在不断地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一些民间的公益组织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在上海的一些社区试点,给孩子们开设活动场所,开设公益晚托班,然而,这些公益组织的运营、管理、监督上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建议,希望公益机构的管理上能够让相关专家介入,能够联合社区、企业的场地、人力等相关资源。另外,希望社会能帮助公益机构解决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题。除了政府投入外,建议能为这些机构设计一套“造血”机制,能为他们牵线搭桥,联合社会资源,使之产生一定的收益,帮助他们完成日常运营。而与之配套的监督机制也可随之启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社区生活的工作,既是对这些孩子成长的负责,更是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负责。”刘玉祥委员说。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环人民广场将重塑剧场群
  去大剧院赏经典歌剧,到逸夫舞台品国粹,在黄浦剧场看话剧……不久的将来,人民广场周边将集聚整合区域剧院、电影院等文化资源,重塑“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因地制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一座座大型演艺中心的崛起,也许很多人会忘记这座城市里还蕴藏着很多烙印着历史记忆的小剧场。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王汝刚在小组审议时曾“现身说法”,感谢老剧场的舞台为年轻的滑稽戏演员们提供了施展之地。原来,两年前,黄浦剧场提供场地给滑稽戏团演出,500个人的场子虽然小,但是对演员来说有了一个扎根的地方,王汝刚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政府能对老剧场和申城诸多逐渐丧失剧场功能的演艺场所进行保护和改造,增加公共文化内容。
  事实上,“重塑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已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参与黄浦团审议时曾说,建设环人民广场剧场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有没有条件做?有没有必要做?能不能干?靠谁干?”韩正表示,无论从条件和必要性的角度,推动剧场群建设都是符合上海文化大发展定位的,他期待并且相信合并后的“新黄浦”能将这个剧场群打造起来。
  环人民广场地区是上海的中心区域,交通四通八达、商业集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目前,该区域集聚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逸夫舞台、人民大舞台、上海木偶剧场、黄浦剧场等市区剧场设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等重要文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