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黄浦招商 >> 黄浦要闻 >> 正文内容

零碳建筑从展品走向真实社区

时间:2011-07-29 14:39:29 来源:

  目标直指中国首个可居住的零碳社区——扬州广陵零碳社区(效果图),其缔造者就是此前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的总协调人陈硕。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屋顶色彩缤纷的风帽,是陈硕的一项得意之作。风帽可将室外风转化为室内风,能在夏季充当“空调”。

万科董事长王石(左一)参观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陈硕(右一)担当解说员。

  寻找低碳人物⑤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个场馆:一切都“零排放”,吃穿住用都是“无污染”。你是否会想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当“低碳建筑”挣扎着在房价泡沫中若隐若现时,终于有个城市愿为天下先,准备建一座可以真正住进去的“零碳社区”,它就是坐落在京杭运河边的扬州。这个社区的缔造者,就是上海世博会零碳馆的总协调人- -陈硕。

  从小就梦想做个发明家的湖南汉子,因主持建设2010上海世博会的零碳馆而名噪一时。五颜六色的风帽、可食用的餐具,当游人为“中国第一座实现能源自给的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赞叹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陈硕和他的14人团队正栖身在上海黄浦区一间又小又破的办公室里,为零碳馆的运行日夜担惊受怕。

  一年后,陈硕团队已扩充了一倍多。在上海金融广场一栋高档写字楼的落地窗前,刚过而立之年的他雄心勃勃:零碳中心的业务已从低碳规划扩大到碳审核和碳交易,并计划向低碳城市建设投资。

  “顶尖低碳智囊团队”的梦想

  在2009年5月回到中国之前,陈硕是英国零碳工厂的生态建筑师。

  早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师从著名建筑大师、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何镜堂。陈硕遇到了足以转变他命运的问题:“事实上,你并不知道一个建筑是不是比另一个好。也许有人觉得中国馆比鸟巢漂亮,但另一些人不这么认为,评判传统建筑没有一个标准。”到底什么才是推动建筑进步的终极标准?带着这个问题,他选择了毕业后出国深造。

  在英国,陈硕第一次邂逅“节能减排”。两百年前,英国的烟囱冒出世界上最多的黑烟,在工业革命中傲视全球,两个世纪后,它比其他国家更早地遭遇发展付出的代价。2005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建筑环境硕士的陈硕发现,欧洲开始面对能源供应短缺。他意识到,这条拦路虎迟早也会横亘在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中国面前。碳,或许就是他生命中的那个为建筑打分的裁判。

  6年后的今天,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也遭遇电煤供应紧张。迫于减排压力,陈硕的“低碳建筑标准论”正成为中国建筑界的共识。“这个标准的单位可用千克衡量,就是每平方米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重量。”

  雄心勃勃的陈硕在剑桥奔走呼号。他和剑桥30多位低碳技术领域的学者一起,于2006年成立了一支低碳技术研发团队———剑桥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当时的想法,一方面做内部的技术和知识交流,另一方面就是寻求到中国来做低碳的实践。”

  陈硕告诉记者,在英国,他们参与设计剑桥大学工程系大楼的改造方案。其间,一些中国城市也向他们递出了项目合作的橄榄枝:他们曾飞到天津,商议如何帮助当地打造生态城;与厦门深入接洽,希望帮助当地的传统汽车进行混合动力改造。

  然而,这个号称“英国顶尖低碳智囊团队”的梦想未成型便夭折。陈硕总结,除了当时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的土壤尚未具备,更关键的原因是,单纯沿用外国技术解决中国问题有些水土不服。

  “英国距离中国太远,我对项目的落实和操作都缺乏经验。当时的理想特别大,面一大,方向就不明确。我们想做低碳的整体解决方案,甚至包括新能源汽车。这样,技术、财务运营都要给出解决办法,都做得不够细,积累也不够。”

  沉潜三年后,陈硕在上海再度出发,只为圆当时折戟的梦想。“相比当时,我们把业务缩短到非常精确的

上页 1 2 3 4 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