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发挥财政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作用

时间:2014-07-31 09:21:59 来源:金融时报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会议强调,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财经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必须协调作战。“货币政策解决的是总量问题,相比而言,财政除了在总量上可以起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在结构调整方面起作用。”他认为,“今年结构性减税扩大范围会继续落实,例如在通信业、服务业上。另外,扩大营改增范围,也可以释放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些都是财政可以有所作为的。”从大的层面来看,财政政策已经从过去“撒胡椒面”的方式,逐渐开始重点突出民生支出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事实上,除了倾斜性财政之外,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也有所转变,财税政策引导已不仅仅是过去单纯的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而更多的是利用财政杠杆撬动金融资本的进入。在这一作用上,财政在促进金融“支小”、“支农”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和其金融需求与金融机构供给之间突出的矛盾有关,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几乎所有地方都开始成立担保基金,建立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财税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模式,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财政资金已经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3年的5年内,中央财政在这一领域累计投入资金151.32亿元,带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28亿元。另外,“三农”方面,财政金融部门也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一系列财政奖补政策,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农村、反哺“三农”。5年内,中央财政不仅累计投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40亿元,带动参保农户约7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3万亿元,更重要的是,这部分资金的支农效应被放大到60多倍,杠杆作用凸显。

  近几年,也有不少城市开始设置科技、文化类专项基金,用以支持有助于结构转型,并在传统融资贷款环节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产业。

  只有在财政“铺地”的基础上,金融资源和民间资本才能更好地进入实体经济,财政金融“前脚带后脚”的作用模式也使市场效用得到了更大发挥,做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徐洪才告诉记者,类似基础设施的投资上面,必须由政府资金率先进入,才能提高民资、外资的积极性,消灭其疑虑并稳定未来预期。他解释道: “这些资金肯定不愿意去冒险,所以政府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大家看到这里面有稳定的收益。这就要求发挥好财政作用,进而让市场机制自觉发挥作用,让市场的内生动力来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财政应该是发挥"引导"作用,未来宏观调控的方向一定是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

  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在此时期,创新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是金融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与稳定发展。有专家指出,今年二季度实体经济数据向好,但从大环境来看依旧不够稳定,所以必须通过多渠道来支持其发展。而在这其中,增强财政金融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发挥财政金融组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作用,仍然大有空间、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