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崇明招商 >> 崇明要闻 >> 正文内容

崇明清水蟹这样“养”成

时间:2015-01-16 10:07:06 来源:上海崇明

  背朝黄土,俯身蟹塘,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常年驻扎在崇明偏远地区,除了做试验还是做试验;多年来,通过亲身实践摸索出成蟹的科学养殖方法并悉心指导蟹农,农民养成功大蟹,钱袋子鼓起来了,而他们依然默默无闻,继续着下一步探索。

  潜心研究

  蟹长不大与水和饵有关

  崇明现代农业园区北八滧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示范基地位于此处。这里很偏,偏得有些寂寞,但也许正是十年如一日的寂寞,酝酿了崇明蟹由小变大的“奇迹”。

  “崇明蟹长不大的。”十多年前,大多数水产专家对崇明小蟹不抱希望。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与市民熟知的青背白肚的大闸蟹相比,崇明蟹又小又黑,大一点的2两出头,3两大一只已是罕见,跟别说4、5两大的了。

  为什么崇明蟹养不大?为什么湖泊放养的蟹长得大?这是困扰了崇明养蟹人和水产技术人员多年的问题。不甘心。在北八滧的基地,崇明水产技术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对比,得出结论——蟹养不大,和养殖环境有关。

  “要想养大蟹,水和饵料很重要。以前蟹农养蟹和鱼混养,鱼抢蟹的饵食吃,蟹自然长不大。大部分蟹农在养殖时,不控制水的咸度和净度,水太咸又不干净,导致蟹性早熟,蜕壳次数减少,所以长不大。要知道,蟹蜕一次壳就长大一点。”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杨锦英说,找到了原因,接下来就出对策。

  大力推广

  蟹农也养成功了大蟹

  那么,怎样才能养出大蟹呢?“水净、饵足。”杨锦英说,蟹塘的水一定要干净,且要适当在塘中种植水草、投放饵料。“湖泊养蟹有着天然优势。如阳澄湖自然资源丰富,水质好,空间足够大,把蟹投放进去,不用花很多心思照料就能长成大蟹。而崇明没有这样的资源,只有在蟹塘里营造适合蟹生长的环境。”

  “环境决定个头。比如种植水草,一方面是为了净化水质,一方面也是保护蟹,因为蟹在蜕壳时很脆弱,水草为它们提供了隐蔽的环境;再比如饵料,可投放螺丝等育肥的食物,养殖密度也有讲究,如果一味追求高产量而增加密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雌三雄四。”杨锦英说,所谓大蟹,就是雌的达到3两/只,雄的4两/只,养殖成功的标志,是大蟹的数量达到30%以上。

  “2006年基地养殖的大蟹数量达到30%,2008年,大蟹占50%以上,我们便开始在养殖户中推广。”杨锦英说,这几年,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本岛建立了12个示范点,推广大规格成蟹养殖都取得了成功,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宝岛蟹庄;还有1家养殖户,获得去年全国河蟹评比的金奖,有的养殖户还取得了扣蟹和成蟹养殖的双丰收。

  几年前,专程来崇明养蟹的蟹农老李说,多亏了崇明水产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他才解决了如何种水草的难题,大大提高了蟹的成活率。

  多管齐下

  为优质水产品作储备

  为什么要养大蟹?因为长期以来,崇明以养扣蟹为主,这种模式受制于蟹苗资源和成蟹市场,因此养大蟹成了蟹农的出路。

  现在,崇明清水蟹的名头已很响,上海海洋大学与崇明合作,共同打响崇明清水蟹品牌,打开销路。

  外头热热闹闹,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基地里,仍冷冷清清。“我们这儿长期蹲守五到六个人,专注搞养殖试验。”杨锦英说,耐得住寂寞是一回事,但要打开水产市场、助农增收还需多条腿走路。

  杨锦英告诉记者,被称之为长江第一鲜的刀鱼是名贵水产,由于人为滥捕及长江水质资源变化等原因,正逐年减少,前年开始,本县水产科技人员着力进行刀鱼人工养殖试验,目前已取得成功。“去年4月投放的苗,现在已长到16厘米,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做深度研究,攻克如何投放饵料的难题。”

  杨锦英还透露,去年引进的名贵鱼种太阳鱼,在成功养殖的同时,水产技术人员已指导部分地方推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