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闸北招商 >> 闸北要闻 >> 正文内容

把闸北苏河湾打造成上海新地标

时间:2010-08-24 10:32:03 来源:东方早报

    “苏河弯弯入浦江,闸北拥有四道湾”,这首民谣,也是苏州河闸北段被称为苏河湾的来历。

    如何借鉴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开发的成功经验,挖掘苏河湾的历史建筑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寻求历史保护与功能再造的双赢,以此重塑闸北厚重的文化积淀形象?

    闸北区土地规划管理局局长周伟良认为,当下的世博会为苏河湾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曾是民族工商业中心

    苏州河流经闸北区境内共4.7公里,也就是在地图上所看到的苏州河流向呈S形的这一弯,闸北民间称之为“苏河湾”。

    按照目前的规划图纸,苏河湾地区具体范围为南起苏州河,北至交通路、虬江路,东起罗浮路、武进路、河南北路,西至苏州河,总用地面积为3.19平方公里。不夜城市级商业中心、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铁路上海站均位于本地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河湾曾经是上海最繁华的工商业中心之一,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这里同时也是上海民族资本集聚地和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有金城、中南、盐业、大陆、中国实业、浙江兴业等17幢银行仓库,历史上素有“黄金走廊”之称。

    据了解,中国第一家华商机器缫丝厂——公和永丝厂、民族工业先驱荣氏家族的第一座工厂——福新面粉厂都开设在这里,也被誉为“华界工厂发源大本营”。

    根据史料记载,苏河湾曾经货船云集,是沪上著名的米业北市场所在地,也是“沪北商业中心”,被称为当时沪上的“清明上河图”。

    如位于北苏州河路470号的“中国第一商会”上海总商会会址;浙江北路191号是早先中国政府设在租界的“会审公廨”,也是中国第一个“西式衙门”;山西北路吉庆里12号是“清末海派四杰”之一吴昌硕的故居。

    据统计,苏河湾沿岸拥有17处建造年代为上世纪初至上世纪30年代欧美风格的历史保护建筑,包括原中国银行等四行的仓库货栈,洋行之王怡和洋行的驻址,上海总商会与庄严的天后宫相望。

    周伟良介绍,纳入规划的苏河湾有3.19平方公里,将打造沿岸的“黄金走廊”。

    旧址遗迹纳入保护开发

    吴昌硕故居位于山西北路457弄12号,门边有1985年8月24日颁布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子。记者敲开斑驳的木门,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告诉记者,已在这里租住多年,屋内共有十几户人家。

    随后,记者来到北苏州河路470号,这家有着“中国第一商会”之称的上海总商会会址现今外围筑起围墙,正处于封闭状态。在大门口执勤的张师傅告诉记者,这里现在已经暂时封闭了,并准备对总商会大楼进行重新装修和翻新。

    昔日,浙江北路191号是中国政府设立在租借的“会审公廨”,也是中国第一个“西式衙门”。保卫室的张先生向记者简单讲述了几十年间这里的变迁:1972年,上海医疗器械九厂在这里成立,厂内职工最多时近200名,工厂一直经营到2005年。

    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的庞先生表示,“目前正在进行修缮和开发,已纳入苏河湾整体开发的一部分。”

    根据闸北区的苏河湾改造计划,再用2-3年时间,总投资约205亿元,全面完成苏河湾区域的旧区改造。

    借鉴世博城市转型经验

    在新一轮的苏河湾改造与开发中,闸北区将引申出新的开发理念。周伟良认为,除了历史底蕴丰厚外,随着上海举办世博会,苏河湾提升区位优势、谋求跨越发展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