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产业要闻 >> 正文内容

“大国资”棋落上海 产业、金融资本融合可望破题

时间:2016-06-22 13:24:05 来源:中国企业报

  伴随着“大国资”战略的提出,上海市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思路及方向明确。其中,在由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中,上海市国资委正打算调整国资监管构架,回收对市属金融企业的监管权利,进而实现对市属金融企业正式实施统一监管。

  “上海市国资委回收市属金融企业监管权,是国企改革之路上的重要举措,产业、金融资本融合可望破题。”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企改革的领头羊,此次上海市国资委回收市属金融企业监管权的经验能够被其他地区借鉴。”

  收回市属金融企业

  国资监管权

  上海市金融办官网的信息显示,上海市属金融企业共13家,分布在银行、证券、保险、综合金融服务等行业。其中商业银行3家、证券公司3家、基金管理公司2家、保险公司3家、综合类企业2家。

  据边晓瑜介绍,在回收市属金融企业监管权之前,上海市国资委一直将市属金融企业监管委托给上海市金融办管理,所以上海市国资委对当地金融领域熟悉程度相对上海市金融办而言较低。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此次终止委托监管,是加快上海市属经营性国有资本统一监管、加快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共同需要。

  资深国企改革专家李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番上海市国资委收回对市属金融企业监管权体现了“大国资”的意愿。而所谓“大国资”,重要的一条就是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扩大至包括金融和文化国资在内的整个国资领域,实现监管的全覆盖。他说,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严重脱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由国资委统一监管,有利于化解矛盾。

  据悉,调整完成后,上海市国资委将会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努力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一方面坚持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主动服务金融企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统一监管产融结合优势;一方面通过“实体经济(产业)+虚拟经济(金融)+技术经济(互联网)”的多层次融合,打造一批核心主业突出、创新能力持久、服务和效益良好,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此前上海市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一直是实体经济的国有企业,对如何管好金融类的国有企业缺乏经验;加之监管权收回后,原有的监管体系将会发生变化,如何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框架,如何克服原来管不好、管不着的问题,以及如何完成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以及技术经济三者的有效融合,都是上海市国资委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李锦称。

  利益牵扯复杂

  “大国资梦”步履维艰

  北京现代产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彭剑彪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金融、文化以及农林类的国资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国有资产中“最难啃的骨头”,而金融类国资尤为引人关注。尽管已经出台的《企业国有资产法》统一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框架,但从中央到地方,企业国有资产仍处于多部门分头管辖的态势。

  事实上,早在2009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地方国资委可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逐步将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事业单位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监管范围。

  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市国资委收编了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原属于上海市16家委办局和市外办的8家企业,率先开始推进了国资监管全覆盖。随后,上海市国资委又与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签署了《委托监管书》,将宣传部、金融办旗下的64家企业纳入国资委统一监管范畴。

  “尽管多年前,上海市国资委就将宣传部、金融办旗下的64家企业纳入国资委统一监管范畴。但是多年以来上海市金融企业监管权却一直在上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