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投资上海 >> 正文内容

“学院派”助推中国音乐剧产业向前迈进

时间:2013-10-24 13:10:06 来源:中国上海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共有4台音乐剧演出,其中有2部出自上海艺术院校之手:上海戏剧学院的《苏州河北》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出品的《妈妈再爱我一次》。出身高校的音乐剧正悄然走红于上海的演出市场,通过购买版权、引进外国团队,或是与国内的创作公司合作,打通走向市场的通道。通过各种途径的模式创新,“学院派”正在助推中国音乐剧产业向前迈进。

  引进国外团队加盟学生习作

  上海戏剧学院的音乐话剧《苏州河北》是一部委约作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躲避“大屠杀”的犹太难民的生活。这部音乐话剧融合了犹太音乐“克莱兹默”、上世纪初风靡上海的好莱坞音乐和老上海爵士乐,兼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大量的原创歌曲。《苏州河北》的制作人周琦告诉记者,能够将这部话剧中跨文化背景下的历史故事做到精益求精,得益于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法国艺术家组成的主创团队。

  这并不是上戏首次引入国外团队参与音乐剧的制作。在上戏音乐剧中心,购买国外版权、引进国外团队培养师生队伍的模式早已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上戏音乐剧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连续推出5部百老汇音乐剧:《吉屋出租》、《红男绿女》、《芝加哥》、《理发师陶德》以及今年的《摩登米莉》。尽管都是学生习作,但在制作上却从来不马虎。音乐剧中心主任王洛勇告诉记者,从第一部《吉屋出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在引进版权和外国团队上下功夫:“音乐剧作为后工业时代下的产物,在国外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制作、演出模式。巨人就在那里,如果还只是关着门自己摸索,显然有些浪费时间。”

  外国团队加盟学生习作的排练,这听上去多少有点“奢侈”,不过在王洛勇看来,其实性价比极高:“国外专业团队来到学校后,每个戏我们都会选择不同的老师来配合。这样一来,我们音乐剧中心的老师都能做到精于一个剧目,或者一种风格的剧目。有了百老汇专家的指导和实践经验,让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上更加游刃有余。”有了这样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习作也能登上专业舞台,甚至对外公开售票。《红男绿女》在上戏公演后就去北京和天津的高校巡演,当地大学生热烈的反应让王洛勇他们有了信心。今年9月,以音乐剧中心三年级为主力的《摩登米莉》还登上了上海文化广场舞台。

  三方合作打通市场任督二脉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音乐剧专业成立5年来,院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学校与市场之间的脉络打通、理顺?音乐剧是一门大众欣赏的艺术,与市场息息相关。远离市场的象牙塔式教学,对于学生不但无益,甚至有害。“学校现在走的是一条与音乐剧制作公司和投资公司三方合作的道路。”视觉艺术学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视觉学院与原创音乐剧制作人李盾以及德稻集团三方合作,帮助学校师生与市场“无缝对接”。艺术节期间上演的原创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就是这三方合作的产物。

  三方在合作中各司其职,其中无论是剧本的修改,学院老师的投入,还是舞美、灯光等专业人才的运用,都是学校能够提供的资源。视觉学院的学生更是有机会在舞台上一显身手。这次《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男主人公的扮演者,就是音乐剧专业的三年级学生。李盾的制作团队,不但提供剧本的制作经验,更给学校方面带来音乐剧市场的运营经验,而投资方的加入,使得音乐剧的制作没有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