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黄浦招商 >> 黄浦要闻 >> 正文内容

金融与文化的外滩故事有了“新角色”

时间:2014-07-31 08:52:47 来源:上海黄浦

新的东西,就一定会对原有的规则发起挑战,“我不敢谈‘颠覆’这个词,但互联网金融一定可以使传统金融再次腾飞。”

  对于互联网的力量,刘钢用汇付天下的例子“现身说法”:“我们的团队不到1000人,但公司目前的交易规模已经相当于一个中型的股份制银行。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确实有一个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的作用。我们从事互联网金融,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传统金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聚合起民间金融家,共同谱写一个新的金融篇章。”

  看来,无论是对上海、对外滩,还是对汇付天下、对刘钢本人,新金融都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兴奋点。

  新的故事来了 新的氛围有了

  “一个金融区不可能是黑暗的,金融区里不可能没有现代服务业、没有文化,一位金融家更不可能生活在黑暗里。”1996年购买外滩三号时,外滩三号联席主席、上海回向文化基金董事长睢天舒对外滩三号的未来定位是 “转型”,“当时外滩的定位也是金融区,对比纽约、伦敦就会发现,金融区域内的配套服务与文化建设才是它最急需的支撑点,这也是外滩三号从最初的办公场所转型为集商业和服务于一体的设想的初衷。”

  正是萌发于这颗种子,有关文化、艺术的新氛围在外滩从星星之火到渐成气候,如今,除了外滩三号里的画廊,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金融博物馆、企业文化厅……艺术元素美丽地点缀在外滩风景线上。

  不过,当初的敢为人先并不容易。睢天舒坦言,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才吃了“第一口螃蟹”。光是外滩三号企业商标的注册,就颇费周折。按照规定,路名是不允许被用作企业名称的。但本着传承与推广外滩记忆的精神,最终外滩三号的命名得以批准。如今,很多中山东一路沿线的企业都喜欢冠以外滩几号来作为俗称,这也是外滩三号所发起的一场关于推广城市记忆的方式。现在在北京,也出现了很多以“几号”命名的企业,在睢天舒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也让外滩三号感到非常骄傲。”

  对于外滩三号,它绝对不甘于仅仅作为人们下班后的餐饮、购物、休闲场所,止步于吸纳国际品牌、精品美食的入驻。“好的餐馆,贵的奢侈品,哪里都有,但如果没有沪申画廊,这就是一栋没有灵魂的楼。”最为睢天舒津津乐道的就是外滩三号中的沪申画廊,被喻为外滩三号楼的“心脏”。无论立于哪一楼层,画廊都会呈现在视觉之中。

  不少商界人士都会询问外滩三号的成功经验来自哪里?睢天舒的答案是“别着急”。外滩三号真的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从1996年买下到2004年开张,其间足足筹备了八年。花费八年以求达到时尚与讲究的极致,这或许就是外滩三号讲究的“上海气质”。

  事实上,外滩三号至今都是本着打造符合上海气质的理念进行设计规划。在北京出生长大的睢天舒经常会问,上海的气质到底是什么?她现在的理解是,上海的气质一是时尚,二是讲究。“这也是外滩三号秉承的经营理念。”以至于她会对所有认识的人说,“如果你不是一个讲究的人,我劝你不要做,因为上海不会为你买单。你可以用最贵的材料,但同时还要非常讲究气氛、色彩,这里不会像北方那样随意。”2004年,外滩三号邀请了当时20多位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来画廊办展,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早年中国的当代艺术没有人看得懂,在我们看来,那些年轻的艺术家急需帮助,外滩三号为这些年轻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在纽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举捧红了当时的这些艺术家。”

  美国《纽约时报》和《时代》杂志曾刊文对外滩三号作出评价:“外滩三号是当代中国生活的一个反映。”这让睢天舒也有点诚惶诚恐。而今天,外滩就和她当时预计10年后的情况一样。如果当时不做展览,仅仅将外滩三号对外出租,10年至少可以收益8500万元的租金,但外滩三号还是选择了认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