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业内视点 >> 正文内容

中国不存在夕阳产业 产业内升级更重要

时间:2009-10-12 14:20:46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谈产业升级

    产能过剩根源于机制

    我国的产能过剩不是简单的供求失衡问题,更不是市场经济失灵或政府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记者: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有观点认为调结构就必须压缩落后产能。您认为这个问题应怎么解决?

    金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外部需求急剧下降,使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其实,不仅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的倾向。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理清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目前我国地区间竞争较激烈,这使地方政府有充足的动力鼓励企业投资。但问题在于,一旦产生了产能过剩并由此造成损失,决策者是否将承担责任?不能说没有,但这种约束并不到位,而这必然导致政府鼓励大干快上。尤其是,投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一旦发生严重过剩,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银行将成为实际的损失承担者。投资决策者可以逃脱投资失败的责任,这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根源。

    其次,现在一些企业上新项目,并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产品,同时也是为了拿到项目用地。这样,工业投资含有强烈的“圈地”动机。土地是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的。批准一个投资项目,实际上可以获得很大面积的土地,而且往往是以很低的价格获得。这样即使项目运营不好,或者产生了过剩导致亏损,企业依然有土地可以抵押或者通过转让土地,以抵消投资失误的损失。

    再者,我国的税收体制鼓励上新项目。比如,按照常理,消费税应该直接向消费者征收,这样更为科学,但目前却体现在生产环节中,由生产企业“代缴”。在税收来源还是以生产企业为主的情况下,这种体制自然会鼓励政府建设更多的新项目。

    因此,中国的产能过剩更多的是机制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供求失衡问题,更不是市场经济失灵或是政府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如果投资决策的收益和责任不对等,缺乏投资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期望依靠政府的行政性审批来弥补市场不完善,很难达到效果,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产业内升级更重要

    我国很多产业需要升级,但升级并不意味着国家不再需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记者:调结构必然涉及产业升级问题。您认为应如何看待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的关系?中国是否存在夕阳产业?

    金碚:调结构的重要一环是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产业的长期发展必然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但我们必须科学认识产业升级的含义。产业升级包括产业间升级,即不同产业的替代过程;也包括产业内升级,即同一产业的进步过程。

    实现产业间的升级当然很重要,但我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内的升级。比如,相比其他工业行业,纺织业可能属于落后的产业。那么,纺织业还要不要发展呢?当然需要!并不能因为纺织业属于工业化初期的传统产业,不是“高新技术产业”,就要让这个行业消失,完全由其他产业来替代。

    我国很多产业需要升级,但升级并不意味着国家不再需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方面,市场需求本来就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有高端需求也有低端需求;再者,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远远没有完成,所有产业都是需要的。这跟西方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在此意义上说,我国并不存在夕阳产业。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稳定就业是一个重要目标,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