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财经专题 >> 解读上海创意产业 >> 正文内容

上海:从“弄堂工厂”到创意产业

时间:2008-07-04 12:50:19 来源:搜狐

  还记得《奋斗》中的“心碎乌托邦”吗,一帮80后的年轻人,做的尽是写写画画的活,他们有时候可以连续奋战好多个通宵,也有时候可以睡到自然醒甚至悠然垂钓无所事事。你可以说他们颓废,也可以说他们拼搏,但是这些就是美国创意大师詹姆斯·韦伯·扬笔下的创意人——他们对阳光下的一些都感兴趣,广泛涉猎各个领域;旧元素和新组合;先做对,再做好。不论是反复修改的精雕细琢,还是灵感突现的神来之笔,他们创造了更高质量和品位。

  而“心碎乌托邦”则是这些SOHO族培育创意的热土。

  说到SOHO,其实SOHO是纽约曼哈顿的休斯敦路以南(South of Houston Street)旧工业区的缩写,在这片废弃工厂仓库上崛起了美国新兴文化产业。于是SOHO成为闻名于世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也成了世界通用的当代艺术代名词。

  而这种高雅艺术与大众消费相结合发展的模式不仅促进了SOHO的再生与繁荣,也让大洋彼岸的上海心向往之,“创意园区”于是上海的遍地开花。短短几年,由废弃是弄堂旧厂房改造而来的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从不足10家增长到近百家。莫干山路、泰康路、杨树浦路已经成为艺术聚集的代名字。低廉的租金,大量的聚集,从而融合不同的文化和思潮,为创意人提供了难得的环境。

  在上海市的产业变迁中,政府的“有形之手”扮演了关键角色。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全市研发经费达258.84亿元,占GDP比重的2.50%,其中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为5.23%。在对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上,上海市也大胆创新,采用了“三个不变”的开发方式,即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的房屋产权关系不变、房屋建筑结构不变、土地性质不变,由此打消了众多投资者的顾虑,创意园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萌芽初期的上海创意产业正遭遇瓶颈,已有所发展的园区内,单位租金不断上升,使得小型工作室和SOHO族无以为继,艺术家被商人替代;稍具规模的创意工作室面临增长的成本压力而疲于奔命,创作灵感枯竭;同时对知识产权运用的陌生,更是创新型产业最大的噩梦。有学者尖锐的指出上海的创意园只看到地产、写字楼、商铺,看不到创意……尽管如此,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创意园通过自身创意和调整克服所有商业问题坚持原有的梦想。

  有人认为世界是稀缺的,创意园的生存终究要靠商业力量维持和争夺优势资源。而我们则认为世界是丰裕的,因为创意是无限的,当越来越多创意和创意人日益成熟,走出国门,他们在造福大众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机会和力量。所以我们坚信“上海创意”的魅力将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