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新闻频道 >> 期货行情 >> 正文内容

阶段性牛市不再 铜价依然虚高

时间:2009-04-23 13:36:26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期铜自2009年春节以来的阶段性牛市已然结束。由于夏季的铜消费将步入淡季,加上进口商正转道欧洲地区进口,因此,预计6月初国内现货铜的供应紧张格局将得到缓解,而当前铜价的虚高部分将继续回归。

  2009年春节过后,期铜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牛市。伦敦市场从每吨3200涨到4900美元,涨幅达50%,而沪铜4月合约则从27000元最高涨到45000元,涨幅高达67%。

  废铜供应下降提升精铜需求

  从2008年10月之后,进口铜基本处于盈利状态。理论上,当前到港的进口铜可以获得3000元/吨以上的利润,而在4月13日,这个数值更达到6000元/吨的峰值。相比07年初以及08年初的进口铜获利时段,这次的持续时间无疑是最长的。而且这个进口获利的窗口仍将打开一定的时间,不会很快结束。

  让我们来观察一系列数据:中国3月份进口了29.7万吨精炼铜,1季度进口达74.8万吨,同比增加了92%;同时1季度进口铜精矿141万吨,同比增长3%;值得注意的是,1季度废铜进口为73万吨,同比下降了47%。1季度中国精铜产量92万吨,同比增长8%。

  铜精矿进口持稳,废铜进口大幅下降,铜产量适度增加。可见废铜进口并没有对铜冶炼商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废铜供应的下降影响到了一些铜消费商。以往,废铜可以直接作为原料直接或者添加成为铜材生产的重要原料。但是由于废铜进口的下降,这部分缺失的数量必须由精铜予以弥补,因此精铜消费量大幅上升,现货需求踊跃。现货的紧张带动现货升水快速爬升,期货出现近月升水。

  "收储"成前期上涨催化剂

  不可否认,09年1季度的大量进口中确实存在国储的"收储"铜。去年1季度的铜材产量178万吨;铜产量83万吨,进口39万吨,即178万吨铜材对应122万吨精铜。今年1季度铜材产量180万吨(其中3月份80万吨);铜产量92万吨,进口75万吨,即180万吨铜材对应167万吨精铜,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显然这个比例是很不合理的。即使扣除弥补废铜的数量,也能推测国家确实收储了一定数量的铜。

  无疑,"收储"是本轮上涨行情的催化剂。外国投机者借中国的进口数据,一方面夸大国储收储的作用,另一方面夸大了中国对精铜消费的增长。伦敦铜和上海铜也因此进入了一个你追我赶、相互"吹捧"的模式。同时上海股票市场分流了部分资金进入期货市场,借助有色板块以及金属期货的联动来进行操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翻开上证指数和沪铜的图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非常紧密。

  进口市场将恢复冷清

  目前,进口铜依然还有极高的利润,现货铜依然紧张,但是这个情况可能会随着5月合约的退市慢慢缓解。新加坡以及韩国等近洋进口铜的缺乏将使5月份仍保持高升水,但进口商正在转道欧洲地区完成进口,因此1个月的船期后,约在6月初市场紧张将能到缓解。

  夏季的铜消费将步入淡季,全球的经济依然蹒跚不前,全球废铜市场的供应也必将慢慢恢复。伦敦库存的下降基本源自中国的进口。如果进口数量依然维持巨大的数值,因果必将循环,进口铜长时间亏损达5000-7000元的局面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再次光临沪铜市场?进口窗口是否再次关闭,一切取决于第2季度的进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