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金山招商 >> 金山要闻 >> 正文内容

沪日经贸:一半依存一半竞争

时间:2011-11-16 13:27:59 来源:

沪日经贸:一半是依存 一半是竞争
沪日经贸:一半是依存 一半是竞争
  “由于日本"3·11"大地震和世界经济波动等原因,2011年将成为中日经贸关系史上难忘的一页。通过携手努力,相信这一页可以让中日经贸合作变得更紧密。”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因为上海正主动承接日本产业转移,更由于中日贸易间的双向交流正在进一步加深。
  日本向西:寻求产业转移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关区与日本实现进出口总额79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6%。这一增幅分别高出上海关区同期对欧盟和美国的进出口增幅3.4和5.9个百分点。
  震后日本经济复苏需求刺激了针对上海的产业转移,大量日本企业跨海向西,向中国谋求市场和资源。“我们在福岛的工厂受到了地震冲击,震后在日本的销售业务也大受影响。幸亏十年前就进入中国并建立了企业,才让我们能保证正常生产。今年以中国为主的亚洲业务仍有希望保持超过三成的增长。按照市场需要,目前正加大对无锡工厂的技术输出。”正在上海参加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简称“工博会”)的藤井英夫说。
  藤井英夫所在的大和三光株式会社,因来自地震灾区福岛县,被“工博会”组委会免除了展位费。而原任公司海外部部长的藤井英夫,两个月前刚刚被任命为公司设在江苏无锡独资企业的总经理。此次率队参展“工博会”,就是要将公司开发的污泥干燥、焚烧设备更多地推向中国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工博会”上仅环保技术与设备一个展馆就云集了89家日本企业。这些企业有关水循环利用、大气污染报警、土壤净化、废弃物处理、节能、新能源技术以及众多环保新材料的展示,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
  “在日本今年发生地震、海啸、洪水灾害的困难形势下,我们组团参展本届"工博会"的规模仍与去年持平,这也是日本企业今年规模最大的海外参展之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东京总部展览部负责人安藤雅巳说。
  上海向东:把握承接高端转移的机会
  上海首个日本企业产业园9月28日落户沪郊金山。金山作为上海未来主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将成为承接此项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把日本产业的向外转移视作“引进外资的重要机遇”,促进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介绍,上海金山日本企业产业园建设将以金山工业区为主体,结合当地相关主导产业的要求,有选择地引进日资企业及其配套资源,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日资企业集群的国际产业基地”。同时,承接以租赁厂房为主的日本中小企业。该产业园项目首期建筑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目前工程已经破土动工,今年年底将完成工程的主体结构。据上海金山区政府人士表示,上海重视日本产业发展的动态,正积极把握日本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转移的机会。“由于"3·11"大地震和世界经济波动等原因,2011年将成为中日经贸关系史上难忘的一页。通过携手努力,相信这一页可以让中日经贸合作变得更紧密。”上海世界贸易商城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傅禄永说。
  2011年被傅禄永称为“难忘的一页”,不仅因为上海正主动承接日本产业转移,更由于中日贸易间的双向交流正在进一步加深。
  据傅禄永介绍,近期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大水灾让许多日本企业遭受“二次打击”,尤其是一些在泰国设立纺织纱线、汽车零部件制造工厂的日本企业,损失较大。为了与相关日本企业共克时艰,上海世界贸易商城主动与日本伙伴加强联系,通过增加展会场次、开设常年展示中心等手段,帮助日本企业加快在华发展。
  同时,针对日本震后出现的电力供应短缺、节俭意愿增强的情况,中国企业积极配合,半年来开发生产了更多为日本市场急需的产品。据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民介绍,仅用于避暑的凉垫一种小商品,今夏公司就实现对日出口370多万美元,比往年增长了近两倍。“日本是我们长期而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希望小小凉垫能为日本消费者、特别是地震海啸灾区民众带去节能环保的帮助,也祝愿他们能尽快走出灾害阴影,重建家园。”徐伟民对未来充满希望。
  观点
  竞争中求双赢
  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东京总部负责人安藤雅巳看来,新时期中日经贸合作将出现三大变化:一是加快技术设备输出,保证并加强在华生产;二是加大中高端产品对华出口力度;三是从中国沿海地区向更纵深的中西部地区拓展。显然,中日经贸正走向更快、更高、更远的阶段。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刘旭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根据去年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预测,未来三年中国仍是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尽管在日本企业看来,我国快速上涨的人工成本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会给日资企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完整的供应链优势的吸引力显然更大。”
  刘旭同时认为,未来日企与中国企业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如果说日本的产业转移对于我国有什么负面影响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过去我们和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将进一步演变为面对面的国内市场竞争。”如何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双赢,是中日贸易未来的重要课题,双向交流的思路也许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