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崇明招商 >> 崇明要闻 >> 正文内容

光伏结束“淘金时代”

时间:2012-03-15 13:25:51 来源:

  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实质
  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中国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一个多事之秋。
  9月29日,国务院转发各省区市、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晶硅赫然进入产业过剩“黑名单”。此后,围绕多晶硅和光伏产业的激烈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争论集中在两大焦点:多晶硅产能是否过剩,多晶硅生产是否属于“两高”(高耗能、高污染)之列。
  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电池、电池系统等多个环节,多晶硅则是整个产业链的关键原材料。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光伏产业迅速扩张。2000年我国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不到10兆瓦,但截至2008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2500多兆瓦,跃居世界第1位。
  但由于受技术、装备和管理等因素限制,目前国产多晶硅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国内多晶硅投资出现热潮,从2006年开始大量资金投向多晶硅产业,多晶硅产能迅速扩张。据统计,2008年国内多晶硅产能约2万吨,当年产量0.4万吨,在建产能多达8万吨,产能出现明显过剩。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中国投资》表示,“多晶硅过剩与钢铁过剩不同,钢铁行业属于当下的过剩,也就是产量高于需求。而多晶硅过剩目前还没有发生。2008年国产多晶硅0.4万吨,仅仅占中国太阳能电池需求的20%,仍有80%需要进口。2009年预计产量能达到1-1.5万吨,也只能满足当前太阳能电池需求的一半”。
  另一个焦点是多晶硅生产是否属于“高耗能、高污染”。
  孟宪淦指出,“中国一些多晶硅生产工艺水平太低,造成高耗能;回收技术落后导致了高污染。目前,中国企业正在逐步掌握技术,解决两高问题。过去生产1吨多晶硅消耗几百度电,现在只需要75度电”。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也认为,“国内多晶硅生产存在的双高问题,是落后生产导致的。”目前全球多晶硅产量是6万吨,其中5万吨来自于德国、挪威等节能减排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如果是高污染、高能耗,这些国家不会去搞的,把多晶硅生产能耗降低,还是非常环保的。
  孟宪淦和李俊峰都认为,国务院文件目的是对多晶硅进行了一个警示,而且只是涉及到太阳能产业链中的多晶硅部分,并不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等其他环节。目的是让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孟宪淦认为,“对于掌握自主技术的中国企业来说,本次调整是一种保护性措施。目前国产多晶硅有2/3不合格,所以要避免一哄而上。不顾市场需求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显然,我国多晶硅行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来实现技术进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王斯成也表示:“目前光伏产业是三头在外:装备在外、多晶硅材料在外、市场在外,这种情况还没有彻底地改变”。
  当前,我国光伏科研总体投入不足。孟宪淦告诉《中国投资》,当前中国对多晶硅的科研投入只有日本的1/70。
  核心技术缺失,将导致激烈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在2009年全球商报论坛上,能源研究所周凤起表示,技术上中国处于弱势,同时也意味着成本上不具有优势。9月8日,中国政府与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签署备忘录,双方计划在内蒙古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建造2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厂。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可供300万户居民用电。“它的成本很有竞争力,比多晶硅更便宜。它竞争能力这么强,我国庞大的多晶硅产量将如何处理?”周凤起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疑问。
  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行业专家,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多晶硅问题的核心,是如何促进企业掌握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从整个光伏产业来看,我不希望这个产业走得过快,让大家像"淘金式"地发展,一定要考虑光伏成本的不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