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业内视点 >> 正文内容

叶檀:国企改革落子新加坡淡马锡模式

时间:2015-03-15 16:55:26 来源:每日经济

  在“两会”期间,有关国企改革的话题再度升温。此时彭博的一篇报道引发关注。

  该报道披露,中国正制订大规模改革计划,以重新规划国企改革路径。具体举措是在国家资本监管机构与经营性国有企业之间,系统性地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改革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监管者与出资者职能分离,以及出资者与企业分离改革之后,国有资产管理架构将由目前的两级变为三级:即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经营性国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通过对重点行业的股份重组,提高国有资本控制力和影响力。

  如果上述报道属实,中国国资改革将迎来又一轮创新,以往出资人责任主要体现在管人管事中,现在出资人责任主要体现在资本运营以及监管中。

  不难看出,这一模式与新加坡的淡马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淡马锡模式的核心在于政府、国资运作平台、企业的三层架构——政府控制国有资本,但不直接管理企业,三层架构给企业空间、给政府控制力,同时在微观运作中尊重市场规律。

  到新加坡取经不是白取的,如果说以往管国企是管人管事,具体到基础工资、对外投资项目都要审批,那么,未来企业经营层面将相对市场化,而资本的意志将体现国有意志。

  可以预见,未来央企的总数还将缩减。重资产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以往由于地方GDP压力、也因为各处建设需要不得不四处开花,而以后有望进入大整合过程。具体管企业吃力不讨好,是撤出的时候了。一个重资产行业三四家央企足够,如果景气好转,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取得收益。

  南车、北车只是一个开端,围绕着央企合并的传言从未停歇。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国资体系瘦身将是一大任务,国企发展模式将从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下一步,建筑、电力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众多央企还将面临大规模合并重组。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

  瘦身成功之后并不意味着国企力量削弱。如果资本运作得当,有可能国有资本力量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如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只要相对控股就能够掌控市场,通过重组的市场波动就能够得到收益,而通过上市等办法增加资产证券化率,可以撬动的资金将更多。

  政府还有产业基金配合,能源产业基金、创新产业基金等,以部分资金撬动社会大资金。通过国资撬动,未来国资的力量很有可能会增强而不是削弱,否则我们学淡马锡模式的动力也就大大减弱了。

  如果不排斥民资的力量,各方资本在统一而公平的平台上运作,并牢牢把握最后的司法救济底线,国资不过是诸多资本中的一个品种,百花齐放,凭市场能力竞争。如果国资享受特殊待遇,对民资形成挤出效应,将行政作用从实体经济带到资本市场,就可能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地方国资已有所行动。2015年1月,在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国资委[微博]主任徐逸波证实,上海将把部分国有企业股权划转给国际集团和国盛集团两大国资平台。

  其他地区大同小异。3月6日前后,合肥国资改革股出现异动,5家个股上涨。根据合肥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整体部署,合肥城建(14.82, -0.64, -4.14%)大股东合肥国控拟将所持公司股份无偿划转给合肥兴泰控股,兴泰控股为合肥市属金控平台,因控股股东易主及最可能成为金控平台的合肥城建,连续出现了多个涨停。

  看来,已经有投资者不管未来国资改革是成是败,不管改革的复杂性以及资产划拨的随意性,先进行一把炒作热热身再说。这样的投资者不讲企业盈利与隐忧,先看政策扶持与热度。

  这一轮国企改革方向已定,既然选择了淡马锡模式,希望在规则上、法治上以及市场化方面,要学得像一点,最好是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