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十二五”难求高增长 资源环境成难题

时间:2010-11-05 15:03:39 来源:新世纪

    在中国转入中低增长期之前,破解资源环境难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寻得答案。

    定于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一项重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知情人士透露,眼下,来自中央政府部门及官方研究机构的一众人士,正在北京西郊玉泉山集中起草相关文稿。

    此前,涉及“十二五”规划的各领域课题研究、调研及部委讨论已进行一年有余。

    关键细节尚未揭晓,但新一轮规划的主基调已浮出水面。8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公开表示,“十二五”规划总的方向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此时,中国在过去30年年均达到9%以上的经济增长。继续高速增长越来越难以找到他国的先例。增长潜力可能转向较以往低的水平,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这一愿望,历经多年仍未达到预期。面对现实,执政党及决策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答案,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间寻求平衡。

    为未来五年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将是一道最简明扼要的验证。

    指标体系或微调

    “十一五”规划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涵盖22项可量化的指标,其中,约束性的硬指标8项。未来五年是承继这一体系,还是另行一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对本刊记者表示,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在发展方式转变思路上应不会有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保增长,很多前几年不能上马的项目陆续上马,与规划的要求相悖。“十二五”期间应该沿着“十一五”确定的既定思路进一步落实完善、实施。

    山东经济学院教授李新运告诉本刊记者,“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有承前启后作用,其战略指导思想与“十一五”一脉相承。他总结,“十一五”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两项战略思想。

    李新运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承担的课题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定量测算。这一课题指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教育、人口发展、资源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设置,二级指标共38项,整体涵盖“十一五”规划体系,新增物价指数、基尼系数、粮食产量、进出口额占GDP比重、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贫困人口数、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科技贡献率、高等教育入学率、大专以上文化人口比重等指标。

    李新运解释称,课题主要是为了给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因此指标设置相对较多。

    “十二五”规划的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推动,消费率则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8年的48.6%。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所占比例不断下滑,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李新运认为,在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应更加重视社会和谐问题,如有关居民生活、分配公平、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指标,可以考虑将消费率或者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指标纳入到“十二五”指标体系。

    尽管在“十五”规划中,消费率一度被纳入指标体系,但李善同认为,中国消费率过低是伪问题。与国外不同,中国正处于住房改革时期,居民集中买房,而这一部分并不包括在消费中。而且住房挤占了居民消费,如果考虑到住房,中国的消费率并不低。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纳入指标体系,则在统计上存在困难。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资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