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与策略

时间:2013-03-14 11:19:24 来源: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一个治国新思维,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纲举目张的战略统揽作用。笔者认为,宁可把前期工作准备得充分一点,也要把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本质和规律掌握准确,把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做到成竹在胸,全局在握。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新型城镇化大调研,不仅是一种战略与策略选择,而且直接关系稳增长、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得失成败。

    今年元旦后,笔者在河北、广东和安徽等地调研,发现基层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迫切需要释疑解惑。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县、镇(乡)一级对新农村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理不出头绪,大多认为还是换汤不换药。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里?笔者认为,各地、各部门在决策前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全面、系统和真实的决策依据;决策中应提出多种方案,分析比较,优中选优;决策后应跟踪决策的实施,不断修订完善。

    中央提新型城镇化时,十分明确地指出要“趋利避害”。但究竟避什么害?害到什么程度?没有人敢于正视或愿意深究。笔者认为,这个害就是地级以上城市(三沙市属特殊情况)正在透支国家的承载能力,导致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为特征的“城市病”不断蔓延,已经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关口。今年以来的雾霾天气,使全国多个城市空气遭到重度污染。

    最近有消息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基本定稿,将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对外公布。从已经公开的部分内容看,该规划不过是确认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天津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以及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布局了20多个城市群。更何况,这一规划的起始时间是2011年,还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地级以上城市为重点的原有思路,缺乏对新型城镇化的最新理解和认识,应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再公布,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

    有必要指出,一些大中城市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攀比扩大规模,城市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二产占比最大,二产中又以钢铁、石化和建材为代表的资源型产业为主。特别是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城市打着产业振兴的幌子实施了一批大项目,集中了一批本该淘汰的传统落后产业。他们拼凑的所谓开发区,产业定位上照抄照搬,产业培育上喜新厌旧,产业选择上贪多求全,产业格局上自成体系。在可以预见的3~5年内,笔者确信其中的一部分会成为没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投资灾难。只有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这个实情,并下决心刮骨疗伤,我国经济才有可能轻装上阵,大踏步前进。

    县城和重点镇是所有城市的母体,这是笔者经过反复对比、认真调研所得出的结论。按照笔者的理解,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的要求,实际上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积极”就是要因势利导,支持县城和重点镇优先发展,发挥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根本优势,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资本盘活和农村土地升值3大目标;“稳妥”就是要趋利避害,抑制4个直辖市、5个沿海计划单列市、27个省会城市和251个地级城市(三沙市属特殊情况)的扩张冲动,从“三分管、七分建”转为“七分管、三分建”,重点改造老城区,化解备受质疑的资产泡沫和债务风险,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各国都在应对自身的难题,寻求解决之道。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市场需求的下降,倒逼我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从国外转向国内。笔者认为,通过调查研究,以宽广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