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长三角规划》:晚生能否早熟?

时间:2010-06-04 10:47:34 来源:人民网

  日前,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简称《规划》)终于获得批复。

  《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长三角经济占中国经济总量的20%左右,其经济地位是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也就是说,长三角规划落地,意味着中国经济的1/5终于定位。

  一核六带,身负示范重任

  在《规划》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地位得到整体提升:《规划》要求发展“一核六带”,强化上海发展核心地位,优化提升沪宁、沪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培育宁湖(湖州)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湖(太湖)生态服务带。此外,《规划》首次明确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为副中心的格局。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长三角是全国最先进、最有实力、定位最高、最具引领作用的区域,更兼具跨省市意义,其发展对其他区域具示范效应。

  长三角区域规划编制小组成员、华师大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也认为,《规划》的亮点在于,明确了长三角区域在全国众多区域中的最高定位,提出长三角成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明确,期望很高”。

  落实才是最关键

  从2004年启动到最终面世,前后6年磨一剑,《规划》让大家等待的时间似乎长了点。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的专家均表示,总体来说,《规划》内容与预期没有太大出入。但“出台时间晚了点”。

  徐长乐认为,原因在于重新调整了长三角的边界(由16个城市都市圈扩大到二省一市),相关内容也要随之改变。根据《规划》,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高汝熹介绍,长三角概念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16个城市都市圈、二省一市以及泛长三角。如今,长三角的城际合作“硬环境”已经蔚为可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跨江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已基本形成,“同城效应”日益凸显,16个城市都市圈的发展已经较为紧密和有效,但二省一市的发展还面临重重考验。

  其中最难的是软环境——体制突破。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打破行政壁垒,成为最棘手的问题,这也是《规划》到如今才出台的根本原因。

  高汝熹建议,不妨先实现小范围的同城效应,再逐步扩大。比如在五六个城市示范,放开户口、统一医疗和教育体系,加强区域联系。他认为,与其暗自争利,不如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谈。

  在徐长乐看来,《规划》由国家牵头制定,也要由国家牵头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各地方利益,也要均衡中央和地方利益。他建议成立一个“长三角区域规划和发展委员会”,专门督促《规划》的执行工作。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尽管作为《规划》主体,政府责无旁贷,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归根结底还要靠企业。“政策只是一个平台,企业才是市场的基础。”徐长乐说,企业可以通过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如并购、重组、产权交易、参股控股等,实现跨地区布局和规模。

  同时,高汝熹也认为,企业之间加强战略联盟,加强产业联系,形成区域经济联盟和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根本。

  勇当“龙头”领未来

  随着《规划》获批,京津冀区域规划方案不日也将公布。曾经,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

上页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