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上海招商网 >> 财经专题 >> 出口退税 >> 正文内容

芦茵:出口退税不是救命稻草

时间:2008-07-21 00:00:00 来源:第一纺织网

      自6月以来,关于出口退税上调的传言不绝于耳。近日又传出,商务部已正式向国务院建议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同时提高服装、玩具、鞋类的出口退税率,防止出口大幅回落。传言中数字凿凿: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上调2%,提高到13%;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提高到15%。
      这个传言犹如炎夏的一掬清凉之水。早在3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曾经到各地调研,结果显示大批企业利润微薄,处于亏损边缘。4月,中纺协将调研结果上报国务院有关领导,建议考虑到纺织行业牵涉到2000多万人的就业,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对纺织行业出台扶持政策。5月,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赴多个省份调研纺织服装出口形势。此后,商会将调查报告上交商务部,建议适度调整对纺织业的贸易政策。
      如果传言成真,我们大约可以长出一口气。众多处于微利、零利润、甚至亏损境地艰难求生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终于迎来转机:微利的可以多赢点利,零利润的可以有些微利,亏损的也许不必停产。
      不过,如果我们足够清醒,就不得不往下想想:这样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中国制造”是一块闪亮的招牌,招牌下的纺织服装出口产业已经赚取了大量外汇,这显然与实行多年的出口退税政策有关。这样保护性的政策还能庇护我们多久?要知道,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趋势是必然的,上调只是偶然为之。
      在7月15日举行的中国国际女装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又一次抛出他的“6+1”理论——许多中国产品在参与国际化的过程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获得的利润少得可怜,而整个产业链的“6” ,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都在国外,丰厚的利润都落在了国外企业家手中。他提出,中国服装业本土品牌要参与国际竞争,灵魂是要高效整合整个产业链条,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好。
      当然,不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掌握“6”,生产企业也可以做强做精。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就认为,制造业是永恒的都市产业。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正是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希望部分企业去做精“6”,也希望另外部分企业做强“1”。
      也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所指出的,当前的亚洲服装业已经进入转变和提升阶段,亚洲国家亟需通过技术、品牌以及营销能力的提升增加产品的价值,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
      因此,如果这次出口退税上调实施,接下来就要看中国纺织服装业能否抓住喘息时机,成功走出危机。除了政策支持,行业自身还要积极改革,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利益。最终中国纺织业将是失还是得,所有苦苦挣扎的民营纺织服装企业正在以血泪的代价探索产业升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