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厂房招商 | 商业地产商铺投资总部基地 | 投资问答 | 创业论坛 | 财经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专题 -- 现代服务业与上海经济战略大调整


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战略介绍

 

根据上海市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大力提升中心城区产业能级和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精神,以及《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提出的“结合区位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战略部署,本市编制了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

适应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国际趋势,从上海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促进服务性企业快速成长,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施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的有效动力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是提升上海城市综合功能的载体和改善城市形象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是后工业经济时代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微型CBD,能够塑造城市功能和特色,显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形象,凸显大都市的竞争力。

——是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重要抓手和战略举措

基于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而形成的集聚区,具有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系统和品牌效应的特征,客观上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构筑起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通过品牌效应,使服务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和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该区域服务产品的市场需求;通过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竞合机制,提高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宽市场空间。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1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31.9%上升到2002年的51%;就业人数比重也由1990年的29.6%增加到2002年的48.8%。其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在黄浦、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

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标

“十一五”期间,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实现整体布局完善、功能特色明显,分散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努力把集聚区建成“统一规划、功能集聚、形态新颖、生态协调”的城市名片,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动力。

——数量

“三带19区”产业格局:包括三条市一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在中心城区建12个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在郊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征建造7个集聚区。

——形态

以商务楼宇为核心,星级宾馆、商业休闲、会展会务、生态环境为配套,以及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业比例协调,建筑形态错落有致、疏密有别。通过集中体现集约化,通过开放、开阔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通过建筑群落和生态绿地体现景观化。要突出核心区域的商务功能,其中商务楼宇一般要占到70%以上;要考虑核心区域同交通枢纽的有机结合,使轨道交通等枢纽紧邻甚至进入核心区域。

——功能

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集聚以金融、物流、信息和各类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这些点状的集聚区通过产业链或创新链彼此相通、有机相连,使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整体辐射能级进一步提升和放大。到2010年,集聚区内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全市服务业总量的50%左右,可达到4000亿元左右。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

推进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形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战略重点应放在:强化区位优势,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打造主导产业群,引领现代服务业集聚;完善交通枢纽,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提供政策平台和引导资金,规范现代服务业集聚;吸引专业人才,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

——深化完善规划建设理念

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上海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在具体项目的逐步推进和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树立样板,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和现代化。

通过推进项目建设和国际比较研讨,深化细化适应上海发展特点的集聚区规划设计理念。

通过树立样板项目的示范效应,加大集聚区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区县和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政府的原则指引下,合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使集聚区建设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和居民工作生活服务。

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建设法规,推进集聚区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体现以人为本,打造城市名片,呼应世博会,体现循环经济,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形态功能布局

集聚区规划建设布局要同地铁、轻轨、道路等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紧密结合。在加快轨道交通、干道、隧道、桥梁等城市立体交通网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要求,把交通枢纽设立与商务楼宇、休闲场所互通连接,方便工作、生活与休闲之间的流转,加强交通网的功能新开发。依托轨道交通站点,体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分散化、多极化。

在形态建设中,抓好交通体系、地下空间、建筑形态、生态环境四方面的结合。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企业是集聚区开发主体,政府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对集聚区的开发模式,包括开发主题、开发方式、开发结构、开发投融资,要有规划引导。

——完善各集聚区核心区域专项规划设计

充分体现集聚区的理念和功能,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成功经验,结合上海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明确各集聚区核心区域与衍生区域,高起点、高水平地进行规划设计。

针对上海现代化商务楼宇供给不足、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积极借鉴东京、香港等城市服务业集聚区空间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控制集聚区整体容积率的前提下,针对商务商业楼宇高密度的特点,实行容积率局部调整,同时挖掘潜在的商务楼宇空间,加强保护性建筑的功能新开发,尽快完善集聚区内部配套设施。

通过国际招标的形式确立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规划实施方案与上海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效衔接,与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有效结合,充分体现规划方案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上海市场营销网)


     行业热点跟踪
     热门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