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商网 | 招商引资 | 厂房招商 | 商业地产商铺投资总部基地 | 投资问答 | 创业论坛 | 财经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专题 -- 现代服务业与上海经济战略大调整


从上海走向“大上海”--上海市经济战略大转型

 

2007年,上海市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表明,无论是经济布局、经济战略,还是发展思路、发展理念,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

打造有利于长三角整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现在看到的变化是,上海已经不再局限于上海,而是强调大上海。这个大上海是一个长三角的概念,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一体化的概念。”扬州市副市长王荣平说。

2007年上海市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令周边城市的党政负责人印象深刻。5月,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必须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7月下旬,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在苏浙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上海市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长三角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把服务长三角放在突出位置。

接着,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长宁、普陀、卢湾区调研,重点考察各类金融市场、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园区。所到之处,无不强调“上海要做各类要素大流通大交汇枢纽”,要“做大金融市场,做强金融机构,努力开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局面”,要“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加快转移机遇,发展各具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沈玉芳说:“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一是作为‘龙头’的上海已经懂得,主动接轨才能实现长三角联动发展、互惠共赢;二是上海将在经济战略上有所调整,不再对产业老大地位孜孜以求,追求的是打造有利于长三角整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同质竞争到主动对接

处于转型期的上海,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努力是试图走出长三角城市同质竞争的怪圈。

几年前,苏浙沪边界爆发的招商大战让人记忆犹新。为了对抗周边一些地方的低地价招商策略,上海提出在青浦、嘉定、松江的几个工业园区打造“商务盆地”,这一计划后来饱受诟病。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时在长三角,各地都想靠招商引资做大GDP,大家抢着上项目,中间出现不少重复建设的情况。为争夺产业主导权,也令城市之间主体产业结构出现雷同迹象。

如今,这一恶性竞争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上海市明确表示,上海要有开放度和包容度,虚心向长三角其他城市学习,在区域发展中更加注重互惠共赢。

记者日前在嘉定工业区北区采访发现,一个全新的创业园区正在兴起。当地的生产性服务业近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服务半径也超出了上海的范围。嘉定区副区长顾小妹说:“我们与周边地区不仅是竞争关系,更多要合作。”

与此同时,上海开始在交通、运输、物流等多个领域主动寻求对接、服务长三角的机会。近几个月,上海港务局、交通局、社会服务局等单位频频造访苏浙,商洽合作事宜。

在上海西郊的虹桥地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汇集京沪高铁车站、城际轨道交通站、虹桥机场新航站楼,将成为上海连接、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要交通纽带。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办主任陈荣堂说:“目前,上海与苏浙地区进行深度合作的行业已扩至40余个。长三角协作正在进入‘蜜月期’。”

从产业领跑者到服务型引擎

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随着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和若干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氛围空前浓厚。

“制造产业服务化”是上海经济的一个最新动向。不久前,上汽集团在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建立起上海以外的第一个整车基地,专门开展自主品牌轿车建设;而曾占全国汽车制造业半壁江山的上汽安亭基地,将转型为研发中心,专门孵化新能源汽车。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也斥资20亿元,在江苏大丰建立起上海纺织产业园区,形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现代纺织业生产基地;至于寸土寸金的上海基地,则重点发展以创意产业为主的“头脑纺织”。

在金融业方面,上海以股票、货币、债券、外汇、期货、黄金、产权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日渐成熟,基本确立了国内金融市场中心的地位。上海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主要集聚地,总数达730家,其中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360多家。浦东陆家嘴地区正在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品牌。

此外,上海还规划启动了20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目前,上海西郊空港服务区、张江研发服务区、嘉定汽车服务区、国际钢铁服务区等8个生产性服务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今年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的增长7年来首度超过第二产业增幅,达到13.1%。沈玉芳教授认为:“上海正在实现从制造业基地向服务业基地的转型。未来,上海对长三角的引领将是服务型的引领。”

(新华社)


     行业热点跟踪
     热门专题排行